带取字的成语 (149个)

41

将欲之,必姑与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成语解释:
姑:暂且。要想夺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之,必姑与之。”
42

将欲之,必姑予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成语解释:
姑:暂且。要想夺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之,必姑予之。’”
43

将欲之,必先与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成语解释:
要想夺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之,必姑与之。”
44

咎由自

成语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成语解释: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45

君子爱财,之有道

成语拼音: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成语解释:
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成语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46

见之不,思之千里

成语拼音: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47

开科

成语拼音:
kāi kē qǔ shì
成语解释: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优异的士人。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48

丹心照汗青

成语拼音:
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成语解释:
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丹心照汗青。”
49

灭虢

成语拼音:
miè guó qǔ yú
成语解释: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虞’之道也。”
50

妙喻

成语拼音:
miào yù qǔ pì
成语解释: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
成语出处: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51

能近

成语拼音:
néng jìn qǔ pì
成语解释: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2

顺守

成语拼音:
nì qǔ shùn shǒu
成语解释: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53

闹中

成语拼音:
nào zhōng qǔ jìng
成语解释:
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您会云雨闹中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54

囊中

成语拼音:
náng zhōng qǔ wù
成语解释:
囊:口袋。从口袋中东西。比喻办事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
成语出处: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物耳。’”
55

长补短

成语拼音:
qǔ cháng bǔ duǎn
成语解释:
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成语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56

长弃短

成语拼音:
qǔ cháng qì duǎn
成语解释:
长处抛弃短处。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并前人已传之业,亦为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
57

去粗

成语拼音:
qù cū qǔ jīng
成语解释:
除去杂质,留精华。
成语出处: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58

弃短

成语拼音:
qì duǎn qǔ cháng
成语解释:
弃:抛开。舍弃短处采用长处
成语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实质》:“智者弃其所短而采所长,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犹是也。”
59

而代之

成语拼音:
qǔ ér dài zhī
成语解释:
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而代也。’”
60

法乎上

成语拼音:
qǔ fǎ hū shàng
成语解释:
法:标准,规范。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成语出处:
老舍《我怎样写火葬》:“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那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我们似应当‘法乎上’吧?”
* 取的成语,带取字的成语,包含取字的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