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剥啄叩柴荆”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时闻剥啄叩柴荆”出自宋代陆游的《杂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wén bāo zhuó kòu chái jī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时闻剥啄叩柴荆”全诗

《杂感》
宋代   陆游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分类: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头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杂感》陆游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杂感》
作者:陆游(宋代)

故旧书来访死生,
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
至死无人识姓名。

中文译文:
故旧书前来访问生死,
时常听到剥啄声击打着柴荆。
我自怜悯不能及东家的长者,
直至死亡也无人知晓我的名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陆游的作品,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杂感》描绘了作者对自己生命和存在的无奈和悲叹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人和事的怀念和思念。他称他们为"故旧",暗指过去的友人、亲人或爱人。他们或许已经去世,或是与作者渐行渐远,但他们通过书本的形式前来“访问”作者,传递着死生之间的信息和智慧。

接着,诗中出现了剥啄声和叩击柴荆的描写。这里的剥啄声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和困扰,它们不断地打击着作者。叩击柴荆则可以被视为日常生活琐事的喧闹和纷扰。这两个意象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烦恼和无奈,他似乎被困在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境地中。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和悲凉。作者自嗟自叹,觉得自己无法与东家的长者相比。这里的东家指的可能是作者的上一辈或其他人,他们在年纪和智慧上超过了作者。作者感到自己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和境地。

最后一句表明,即使在死亡之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被人所知。这可能是作者对于自身存在的无助和渺小感到绝望,他的存在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没有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记忆。

《杂感》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奈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处境的痛苦和悲凉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世界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感,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时闻剥啄叩柴荆”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gǎn
杂感

gù jiù shū lái fǎng sǐ shēng, shí wén bāo zhuó kòu chái jīng.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zì jiē bù jí dōng jiā lǎo, zhì sǐ wú rén shí xìng míng.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时闻剥啄叩柴荆”平仄韵脚

拼音:shí wén bāo zhuó kòu chái jīng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时闻剥啄叩柴荆”的相关诗句

“时闻剥啄叩柴荆”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时闻剥啄叩柴荆”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时闻剥啄叩柴荆”出自陆游的 《杂感》,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