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问何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剥啄问何故”出自宋代苏辙的《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āo zhuó wèn hé g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剥啄问何故”全诗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宋代   苏辙
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组绝句诗,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老人久未有人来拜访的情景,他听到敲门声后好奇地问是谁。最后两句揭示了有人来到他的田地,昨夜下了一尺深的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老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外界的期待和渴望。首两句"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表达了老人久未有人来访的寂寞感,他听到有人敲门时,迫不及待地询问来人的来意。这种期待和渴望在"剥啄"这一动词中显露出来,形象地描绘了他焦急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揭示了来人的身份和外界的情况。有人来到老人的田地,象征着外界的联系和关怀,为老人带来了希望和喜悦。而"昨夜盈尺雨"则通过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大雨过后的丰收景象和喜庆氛围。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老人对外界关注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它既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交和关爱的渴望,又传达了对自然丰收和喜悦的喜悦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苏辙对于人情世故和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以及他对平凡生活细节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剥啄问何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í lǎo zhāi jué jù shí èr shǒu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jiǔ wú kòu mén shēng, bāo zhuó wèn hé gù.
久无叩门声,剥啄问何故。
tián zhōng yǒu rén zhì, zuó yè yíng chǐ yǔ.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剥啄问何故”平仄韵脚

拼音:bāo zhuó wèn hé g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剥啄问何故”的相关诗句

“剥啄问何故”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剥啄问何故”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剥啄问何故”出自苏辙的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