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苏轼

宋代   苏轼
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
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北檐楹照绿波,
濯缨洗耳不须多。
天空月满宜登眺,
看取青铜两处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铜陵陈公园中的双池景色。诗人苏轼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观景感受和感慨。他欣赏着南北两侧的檐楹在绿水波光中的倒影,感叹着它们洗净了他的耳目,使他心旷神怡,不再需要其他的娱乐消遣。他认为当夜空的月亮圆满时,应该登高远眺,欣赏这美好的景色。最后,他提到了青铜器在两个地方的磨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铜陵陈公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岁月流转的感叹和思考。首句“南北檐楹照绿波”,通过反射的光影描绘出檐楹在绿水中的美丽景象,给人以清新而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用“濯缨洗耳”形容这美景带给他的心灵洗涤和宁静,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第三句“天空月满宜登眺”,通过月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愿望,以欣赏更广阔的美景。最后一句“看取青铜两处磨”,通过青铜器的磨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色和历史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词富有意境和哲理,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tí tóng líng chén gōng yuán shuāng chí shī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nán běi yán yíng zhào lǜ bō, zhuó yīng xǐ ěr bù xū duō.
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
tiān kōng yuè mǎn yí dēng tiào, kàn qǔ qīng tóng liǎng chù mó.
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专题为您介绍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古诗,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轼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蝶恋花·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前赤壁赋》

您也许还喜欢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苏轼 《题西湖楼》苏轼 《天竺寺》苏轼 《同景文咏莲塘》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苏轼 《五色雀》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苏轼 《息壤诗》苏轼 《戏书王文甫家》苏轼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