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 张耒

宋代   张耒
洛水秋深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
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
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
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分类:

作者简介(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洛水》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洛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洛水秋深碧如黛,
乱石纵横泻鸣濑。
清明见底不留尘,
日射澄沙动玑贝。

南山秋风已萧瑟,
倒影上下迷空翠。
何当载酒纵扁舟,
一尺鲤鱼寒可鲙。

诗词的中文译文:

洛水的秋天深沉,水面呈现出蓝得像黛石一样的颜色,
乱石纵横,水流湍急,发出激烈的声音。

清明时节,水清澈见底,不留下任何尘埃,
阳光照射在澄清的沙底,使沙子闪动如美玉一样。

南山的秋风已经凄凉萧瑟,
山的倒影在水面上下交错,迷失在苍翠的空间中。

何时才能载着美酒,乘坐小船畅游洛水,
有一尺长的鲤鱼,寒冷之中也能变得鲜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洛水秋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洛水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洛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河流,流经今天的河南洛阳市,因其秀美的景色而闻名。

诗的开篇以形容词描绘洛水秋天的景色,用比喻手法将水的颜色与黛石相比,形容出碧蓝的水面。接着,描述了洛水的特点,强调了水流湍急、乱石纵横的情景,以及水流发出的激烈声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洛水的生动与活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洛水景色,清明时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春季河水最为清澈的时候。诗中写道,洛水清澈见底,阳光透过澄清的水面照射在沙底,使沙子闪烁如玉,展现了洛水清澈透明的美丽。

然后,诗人转移到南山,描写了南山秋风的凄凉和山影在水面上的倒影。这里的南山指的是洛阳城南的群山,秋风吹过,山中的景色凄凉而萧瑟,山的倒影在水面上上下下迷离着,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意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希望。诗人希望能够乘船载着美酒,在洛水上畅游,感受洛水的美丽。一尺长的鲤鱼在寒冷的水中也能保持活力,这里寓意着秋天的洛水依然有着生机和美丽。

整首诗以洛水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洛水的特点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洛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中运用了形容词描绘景色的美丽和特点,通过对水流、石头、阳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洛水秋天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畅游的向往,通过美酒和鲤鱼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自由的追求。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描写和秋天特有的寂静之美,给人以深沉而静谧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洛水秋景的独特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洛水》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luò shuǐ
洛水

luò shuǐ qiū shēn bì rú dài, luàn shí zòng héng xiè míng lài.
洛水秋深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
qīng míng jiàn dǐ bù liú chén, rì shè dèng shā dòng jī bèi.
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
nán shān qiū fēng yǐ xiāo sè, dào yǐng shàng xià mí kōng cuì.
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
hé dāng zài jiǔ zòng piān zhōu, yī chǐ lǐ yú hán kě kuài.
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洛水》专题为您介绍洛水古诗,洛水张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张耒著名诗词

《和端午》 《夜坐》 《春日》 《夏日三首·其一》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示秬秸》 《初见嵩山》 《少年游》 《七夕歌》 《偶题·相逢记得画》 《读中兴碑/读中兴颂碑》

您也许还喜欢

《漫呈无咎一绝》张耒 《漫浪翁》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 《梅花十首》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