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峰》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
上有文殊师利塔,好将一瓣此中燃。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香炉峰》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香炉峰》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香炉不铸石陶甄,
鼻不闻香眼见烟。
上有文殊师利塔,
好将一瓣此中燃。

中文译文:
香炉不用铸造坚硬的石头或精美的陶瓷,
鼻子闻不到香气,眼睛看不到烟雾。
高高的塔上有文殊师利塔,
我愿将一片花瓣点燃于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于香炉和佛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香炉不需要使用坚硬的石头或精美的陶瓷来铸造,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物质的态度。他认为香炉并非因为材质的高贵而被尊崇,而是因为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与佛教教义中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相契合。

其次,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感官的境界。他说自己的鼻子无法闻到香气,眼睛无法看到烟雾。这一表述可以理解为诗人超越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依附,达到了一种超越感官的境界。他试图通过消除外在的感官干扰,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然境界。

最后,诗中提到了文殊师利塔,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代表智慧和文化。文殊师利塔是用来供奉文殊菩萨的塔,象征着智慧和解脱。诗人表示愿意将一片花瓣点燃于此,这可以理解为他愿意将自己的心灵和智慧献给佛法,寄托自己的追求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香炉和佛教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和感官的超越追求,以及对智慧和解脱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以及对心灵境界的思考,都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香炉峰》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xiāng lú fēng
香炉峰

xiāng lú bù zhù shí táo zhēn, bí bù wén xiāng yǎn jiàn yān.
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
shàng yǒu wén shū shī lì tǎ, hǎo jiāng yī bàn cǐ zhōng rán.
上有文殊师利塔,好将一瓣此中燃。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香炉峰》专题为您介绍香炉峰古诗,香炉峰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黄庭坚著名诗词

《清明》 《清平乐·春归何处》 《登快阁》 《寄黄几复》 《牧童诗》 《水调歌头·游览》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鄂州南楼书事》 《书幽芳亭记》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念奴娇·断虹霁雨》

您也许还喜欢

《萧子云宅》黄庭坚 《晓从任大夫祖行过石桥寄粹甫》黄庭坚 《谢曹子方惠二物二首之煎茶缾》黄庭坚 《谢王舍人剪送状元红》黄庭坚 《谢晓纯送衲袜》黄庭坚 《辛酉憩刀坑口》黄庭坚 《延寿寺见红药小魏扬州号为醉西施》黄庭坚 《杨凝式行书》黄庭坚 《乙卯宿清泉寺》黄庭坚 《以潞公所惠拣芽送公择次旧韵》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