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武元衡

唐代   武元衡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
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
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
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分类:

作者简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武元衡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中文译文:昔日佩带兵符离去,如今手持相印归还。天光照耀下的井栏,春物穿越巴山。鸟道延伸到青天之外,风泉隐藏在洞壑之间。我何以忍心辜负班定远的辛勤努力,犹如玉门关的艰难。

诗意:这首诗词是唐代武元衡写的,他在蜀地任职七年后获得诏令回朝。在途中经过百牢关时,他看到了石门洞,因而题诗留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经艰辛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井栏、巴山、鸟道、风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所经历的旅途的艰辛和壮丽。诗人通过反复使用动词和名词来表现景物的动态和生机,使得诗意显得生动而有力。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自己与历史上有名的班定远、玉门关相对比,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自己的自省。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也表现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敬重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武元衡 拼音读音参考

yuán hé guǐ sì yú lǐng shǔ zhī qī nián fèng zhào zhēng hái tú jīng bǎi láo guān yīn tí shí mén dòng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xī pèi bīng fú qù, jīn chí xiāng yìn hái.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
tiān guāng lín jǐng luò, chūn wù dù bā shān.
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
niǎo dào qīng míng wài, fēng quán dòng hè jiān.
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
hé cán bān dìng yuǎn, xīn kǔ yù mén guān.
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专题为您介绍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古诗,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武元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武元衡著名诗词

《春兴》 《长安春望》 《赠佳人》 《赠道者(一作赠送)》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秋思》 《出塞作》 《代佳人赠张郎中》 《登阖闾古城》 《寒食下第》 《归燕》 《行路难》

您也许还喜欢

《夕次潘山下》武元衡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早春送欧阳炼师归山》武元衡 《长安春望》武元衡 《经严秘校维故宅》武元衡 《秋夜寄江南旧游》武元衡 《送陆书还吴》武元衡 《山中月夜寄朱张二舍人》武元衡 《送冯谏议赴河北宣慰》武元衡 《夜坐闻雨寄严十少府》武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