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岐下小池》 寇准

宋代   寇准
长忆西园清夜景,酒阑无不独临池。
可怜陇月三更白,谁见红蕖露滴时。
分类:

作者简介(寇准)

寇准头像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忆岐下小池》寇准 翻译、赏析和诗意

《忆岐下小池》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久以来,我仍然记得岐下西园在清澈的夜晚的景色,
在酒宴上,无论何人都会独自来到池边。
可怜的是,陇月在三更时分如此明亮,
但谁又能看见红蕖花露的滴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寇准怀念故乡岐下的小池的情景。寇准回忆起自己在西园中度过的宁静夜晚,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池塘。在酒宴上,每个人都会自愿离开热闹的场合,独自来到池边,享受夜晚的宁静和美景。诗中的"陇月"指的是在陇右地区可见的明亮月光。然而,尽管月光如此明亮,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亲眼目睹红蕖花上的露水滴落。

赏析:
《忆岐下小池》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平静和宁静的向往。寇准以清新、宁静的夜晚景色来描绘西园的美景,通过描述酒宴中人们纷纷追求宁静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对宁静的渴望。诗中的"陇月"和"红蕖露"是描绘自然景色的元素,突出了作者对细腻自然美的关注。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小池美景的怀念之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宁静、美好环境的追求,同时也能够联想到自己对于内心平静和自然美的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以静谧、清新的感觉,饱含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忆岐下小池》寇准 拼音读音参考

yì qí xià xiǎo chí
忆岐下小池

zhǎng yì xī yuán qīng yè jǐng, jiǔ lán wú bù dú lín chí.
长忆西园清夜景,酒阑无不独临池。
kě lián lǒng yuè sān gēng bái, shuí jiàn hóng qú lù dī shí.
可怜陇月三更白,谁见红蕖露滴时。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忆岐下小池》专题为您介绍忆岐下小池古诗,忆岐下小池寇准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寇准著名诗词

《咏华山》 《江南春·波渺渺》 《柳》 《书河上亭壁》 《踏莎行·春暮》 《春日登楼怀归》 《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甘草子》 《阳关引》 《点绛唇》 《蝶恋花》 《醉题》

您也许还喜欢

《应制赏花钓鱼》寇准 《再到邺下有感》寇准 《赠魏野处士》寇准 《春恨》寇准 《过新井慈光院留题海堂》寇准 《辇下春望》寇准 《赠惠政上人》寇准 《赠僧》寇准 《巴东寒食》寇准 《巴东书事》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