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苏辙

宋代   苏辙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术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谷深不见兰生处,
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
更因一嗅识真如。
老僧似识众生病,
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术黄精远相寄,
知非象马费柔调。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回答琳长老寄来幽兰、白术和黄精三本书的回信。诗人以描写兰花的生长环境和香气的纯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通过追逐微风无意中获得兰花的香气,领悟到真实的境界并解脱了尘俗的染垢。苏辙将自己比作老僧,把人们的病痛看作是纷扰的尘世。他长期在山中培养草药,其中包括白术和黄精,寄托了自己帮助众生摆脱病痛的心愿。他认为治疗病痛不应该是粗暴的方法,而应该像驯服马匹一样,费尽心思调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兰花和草药的寓意,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兰花在诗中象征纯净和高尚的品质,它的生长环境隐藏在谷深之中,需要追逐微风才能偶然获得。这表达了修行者要在尘世中追求真理和解脱的艰难。解脱兰花的清香本无染,意味着通过领悟真如的境界,可以超越尘世的烦恼和染垢,达到纯净和解脱的境界。

苏辙将自己比作老僧,他在山中养药苗,将白术和黄精寄托于草药中,希望通过治疗病痛来帮助众生。他认为治疗病痛应该像驯服马匹一样,需要费心思调适,不能粗暴对待。这种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对待众生的慈悲和智慧,以及对病痛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寓意丰富的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的心境,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苏辙作为文人和僧人的修养和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dá lín zhǎng lǎo jì yōu lán bái zhú huáng jīng sān běn èr jué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gǔ shēn bú jiàn lán shēng chù, zhuī zhú wēi fēng ǒu dé zhī.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jiě tuō qīng xiāng běn wú rǎn, gèng yīn yī xiù shí zhēn rú.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lǎo sēng shì shí zhòng shēng bìng, jiǔ zài shān zhōng yǎng yào miáo.
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
bái zhú huáng jīng yuǎn xiāng jì, zhī fēi xiàng mǎ fèi róu diào.
白术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专题为您介绍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古诗,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绩溪二咏 翠眉亭》苏辙 《吕司空挽词三首》苏辙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苏辙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苏辙 《初成遗老斋二首》苏辙 《初成遗老斋二首》苏辙 《初葺遗老斋二首》苏辙 《初葺遗老斋二首》苏辙 《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苏辙 《次韵毛君将归》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