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洞山克文长老》 苏辙

宋代   苏辙
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地容锥卓,
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
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
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
试语洞山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苏辙的心境和处境。他感叹说,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他的才华和志向,多年来却感到自己的贫穷。尽管他偶尔知道自己内心拥有宝贵的才华,但却无法将其发挥出来,就像一个美玉埋藏在尘土之中。他被迫流离失所,并不是因为他的品性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对现实的批判和坚持。尽管他被视为疯狂,但他的疯狂却是真实的。他希望能够与洞山长老交流,看看他是否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真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内心的困扰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自己处境的描述,展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世俗境况的反思。诗中描述了他的才华被埋没、贫穷和被流放的经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真实性的坚持。尽管他的疯狂被外界嘲笑,但他坚信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诗人渴望能够找到一个理解他的人,与洞山长老交流,寻求心灵的共鸣。

这首诗反映了苏辙在宋代时期的处境和心境,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内心真实性的坚持。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追求,唤起人们对真实与自由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dòng shān kè wén zhǎng lǎo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

wú dì róng zhuī zhuō, nián lái zhuǎn jué pín.
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ǒu zhī zhū zài shǒu, yī rèn zèng shēng chén.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cuàn zhú fēi guān xìng, diān kuáng què shén zhēn.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cǐ xīn shuí fù shí, shì yǔ dòng shān rén.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洞山克文长老》专题为您介绍次韵洞山克文长老古诗,次韵洞山克文长老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送毛滂斋郎》苏辙 《燕贡士》苏辙 《次韵毛君清居探菊》苏辙 《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苏辙 《送饶州周沃秀才免解》苏辙 《雪中洞山黄蘖二禅师相访》苏辙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苏辙 《送毛君致仕还乡》苏辙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苏辙 《次韵姜应明黄蘖山中见寄》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