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邹宣教》 邓肃

宋代   邓肃
未须绝迹便餐霞,且饮当朝谏议茶。
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分类:

《和邹宣教》邓肃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邹宣教》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未须绝迹便餐霞,
且饮当朝谏议茶。
法水有缘随远浪,
污泥无计染莲花。

千篇信笔初无语,
万里浮螺触处家。
已悟色空元不两,
夔蚿何用更怜蛇。

译文:
不必完全消失便能享用天上的霞光,
且饮着当朝谏议官的茶。
正法之水因缘随远方的波浪流淌,
污泥无法染污莲花的纯洁。

千篇文章,信手拈来,初时无言,
万里漂泊,在任何地方都有一个家。
已经领悟到色彩和空无两样,
为什么还要怜悯变幻无常的蛇。

诗意与赏析:
《和邹宣教》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邓肃对于世俗纷扰和变幻无常的境界的思考与领悟。

诗的开篇,以“未须绝迹便餐霞”来描述诗人对于追求高尚境界的态度。他并不认为需要完全超脱尘世才能够享受高尚的事物,而是在现实中寻求美好与升华。这种态度深化到“且饮当朝谏议茶”,诗人欣赏当下官僚体制中的精英们,他们有机会品味高贵的茶汤,象征着高雅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通过对比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法水代表正法之水,有缘分才能够随着远方的波浪流淌,而污泥却无法染污莲花的纯洁。这种对于正法和纯洁的追求,显示出诗人对于社会道德和人性的关注,希望能够摆脱染污之物。

接下来的两句“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文创作的自信与归属感。千篇信笔表示诗人的才华横溢,信手拈来,而万里浮螺则是指诗人处处有家,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归宿。这种对于自身才华与归属感的坚定,使得诗人在创作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最后两句“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诗人已经领悟到色彩与空无并无二致,对于变幻无常的世界不再存有迷恋之情。夔蚿指的是神话中的两种神怪,诗人通过对比,认为蛇与其他变幻的生物并无差异,无需特别怜悯。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高尚境界、摆脱浊世纷扰以及对纯洁和正法的追求的思考。诗人展示了自信与归属感,并最终领悟到世界的变幻无常,不再为之困扰。这首诗词既具有思辨性的深刻意味,又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邹宣教》邓肃 拼音读音参考

hé zōu xuān jiào
和邹宣教

wèi xū jué jī biàn cān xiá, qiě yǐn dāng cháo jiàn yì chá.
未须绝迹便餐霞,且饮当朝谏议茶。
fǎ shuǐ yǒu yuán suí yuǎn làng, wū ní wú jì rǎn lián huā.
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
qiān piān xìn bǐ chū wú yǔ, wàn lǐ fú luó chù chù jiā.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
yǐ wù sè kōng yuán bù liǎng, kuí xián hé yòng gèng lián shé.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邹宣教》专题为您介绍和邹宣教古诗,和邹宣教邓肃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邓肃著名诗词

《江城子》 《蝶恋花(代送李状元)》 《一翦梅(题泛碧斋)》 《感皇恩》 《生查子》 《西江月(二之二)》 《西江月(二之一)》 《长相思令(三之三)》 《长相思令(三之二)》 《诉衷情(三之三)》 《诉衷情(三之二)》 《诉衷情(送李状元·三之一)》

您也许还喜欢

《和作哲送令德》邓肃 《贺梁溪李先生陪右府》邓肃 《贺朱乔年生日》邓肃 《后迎驾行》邓肃 《靖节先生祠下》邓肃 《口占》邓肃 《荔子》邓肃 《林提学挽词》邓肃 《刘忠显挽词》邓肃 《庐山》邓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