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 曹勋

宋代   曹勋
罔兮罟兮惟田渔,时兮食兮民这须,以享以祀兮燔祭有余。
分类: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头像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曹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罔兮罟兮惟田渔,
时兮食兮民这须,
以享以祀兮燔祭有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场景,以田园生活和渔猎为主题。诗人表达了人们丰富的食物供应和富裕的生活,以及对祭祀和燔祭的虔诚敬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富饶和安宁的社会景象。诗中的“罔兮罟兮惟田渔”表达了人们勤劳耕作、捕鱼的场景,田园生活的景象展现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诗句中的“时兮食兮民这须”表达了社会的安定繁荣,人们的生活无忧无虑,食物丰盈,人民安居乐业。最后两句“以享以祀兮燔祭有余”则表达了人们对于祭祀的虔诚,燔祭的供品丰富充足,进一步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祥和。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丰收的乐观心情和社会的安定繁荣。它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美好景象,彰显了人们对于和平、繁荣和祥和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词通过描述田园生活和祭祀仪式,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曹勋 拼音读音参考

bǔ yuè fǔ shí piān dì mì xī shì zhī yuè gē
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

wǎng xī gǔ xī wéi tián yú, shí xī shí xī mín zhè xū,
罔兮罟兮惟田渔,时兮食兮民这须,
yǐ xiǎng yǐ sì xī fán jì yǒu yú.
以享以祀兮燔祭有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专题为您介绍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古诗,补乐府十篇·帝宓牺氏之乐歌曹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曹勋著名诗词

《夹竹桃花·咏题》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武陵春》 《沁园春(早春)》 《武陵春》 《二色莲(咏题)》 《松梢月》 《清平乐》 《菩萨蛮》 《菩萨蛮》 《好事近》 《好事近》

您也许还喜欢

《补乐府十篇·帝陶唐氏之乐歌》曹勋 《补乐府十篇·帝陶唐氏之乐歌》曹勋 《补乐府十篇·帝陶唐氏之乐歌》曹勋 《补乐府十篇·夏后氏之乐歌》曹勋 《补乐府十篇·夏后氏之乐歌》曹勋 《补乐府十篇·夏后氏之乐歌》曹勋 《持节过京》曹勋 《冲啬有新泉》曹勋 《处和有诗欲过小圃》曹勋 《次韵李汉老参政重阳前游泉州东湖》曹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