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李贺

唐代   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分类:

作者简介(李贺)

李贺头像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上之回》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上之回》

中文译文:
向上回,大旗喜。悬红云,挑动凤尾。剑匣破,舞起蛟龙。蚩尤死,鼓声激荡。天空高处雷声连绵地降下,大地间没有惊扰烟雾,海洋连绵千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背景下的壮观景象。大旗飘扬,红云悬挂,剑从剑鞘中拔出,化身为蛟龙。传说中的封神榜上的蚩尤战死,战鼓声催人奋进。天空中雷声震天,大地间一片宁静,海洋辽阔无边。

赏析:
《上之回》是李贺的一首短诗,通过叙述战争的场面,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手法,如大旗、红云、剑匣、蛟龙等,表达了壮丽的战争景象和诗人对胜利的向往。同时,诗中通过描述天高雷齐坠地和地无惊烟海千里,不仅展示了战争的烈火和毁灭力,也隐喻着诗人所期望的和平和宁静。

整首诗节奏紧凑,用词精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通过对战争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胜利和平安的向往,以及对英雄壮丽场面的赞美。整首诗情感高昂,气势磅礴,凸显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上之回》李贺 拼音读音参考

shàng zhī huí
上之回

shàng zhī huí, dà qí xǐ.
上之回,大旗喜。
xuán hóng yún, tà fèng wěi.
悬红云,挞凤尾。
jiàn xiá pò, wǔ jiāo lóng.
剑匣破,舞蛟龙。
chī yóu sǐ, gǔ féng féng.
蚩尤死,鼓逢逢。
tiān gāo qìng léi qí zhuì dì, dì wú jīng yān hǎi qiān lǐ.
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上之回》专题为您介绍上之回古诗,上之回李贺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贺著名诗词

《雁门太守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凭箜篌引》 《南园十三首·其五》 《将进酒》 《金铜仙人辞汉歌》 《梦天》 《苦昼短》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致酒行》 《南园十三首》 《马诗二十三首》

您也许还喜欢

《高轩过》李贺 《贝宫夫人》李贺 《兰香神女庙(三月中作)》李贺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李贺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李贺 《溪晚凉》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李贺 《长平箭头歌》李贺 《江楼曲》李贺 《塞下曲》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