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丞相》 吴潜

宋代   吴潜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和丁丞相》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丁丞相》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期盼。

诗词中的第一句“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夷狄代表外来势力,阴指的是阴险、邪恶的意思,中国则代表着正统的中土之国。作者通过这句话暗示,外族的入侵和腐败势力的侵蚀正在使得国家的阳光之地变得阴暗,这是不容忍的。

接下来的一句“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描述了喜讯传来的情景。捷书指的是传递喜讯的文书,广则代表广州,这句话意味着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凯奏连旗至自扬,描绘了举国欢庆的盛况,表示喜讯将传遍全国,喜悦之情无法自禁。

诗词中的第三句“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表现了作者对忠诚的臣子的赞扬。尽瘁元臣食放箸,意味着忠诚的臣子为国家竭尽全力,甚至连吃饭都不舍得放下筷子。偷安老守寝凝香,描述了忠臣不追求功名利禄,安心守朝寝,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纯洁。

最后一句“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感慨道,尽管自己身在他乡,但仍然深深怀念故乡。岁晚天寒,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冷寂,进一步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国家局势的描绘、忠臣的赞扬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切。它既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又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期望,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丁丞相》吴潜 拼音读音参考

hé dīng chéng xiàng
和丁丞相

yí dí wèi yīn zhōng guó yáng, qǐ róng yáng quǎn gèng chī zhāng.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jié shū yī zhǐ lái cóng guǎng, kǎi zòu lián qí zhì zì yáng.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jìn cuì yuán chén shí fàng zhù, tōu ān lǎo shǒu qǐn níng xiāng.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dàn lián cǐ tǔ fēi wú tǔ, suì wǎn tiān hán yì gù xiāng.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丁丞相》专题为您介绍和丁丞相古诗,和丁丞相吴潜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吴潜著名诗词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卜算子》 《水调歌头·焦山》 《鹊桥仙·扁舟昨泊》 《南柯子·池水凝新碧》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贺新郎》 《贺新郎》 《如梦令》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您也许还喜欢

《和景回胡计院数字韵就送其行》吴潜 《寄丁丞相》吴潜 《饯赵物斛三首》吴潜 《饯赵物斛三首》吴潜 《饯赵物斛三首》吴潜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吴潜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吴潜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吴潜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吴潜 《九用喜雨韵三首》吴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