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八年不见此山青,一见殊增老眼明。
鬓发已从霜露改,翠屏只在水天横。
纤尘不染皆秋色,久间相於若世情。
朝爽夕佳常领略,去来争似钓舟轻。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年未见这青山,再见却显老眼明。白发已经被霜露染,翠屏仅在水天横。细尘不沾皆是秋色,长时间相对如世间的变迁。早晨清新,夜晚美好,常常领略着,往来争相比拟轻盈的钓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舟中经过宜兴时见到霅川诸山的感受和思考。诗人久未见到这座青山,再次看到时,发现自己的眼力虽然老化,但仍能见到事物的本来面貌。他的鬓发已经被岁月的痕迹染成白色,而翠屏(指山岳)仍然挺立在水天之间。细小的尘埃也没有被染上,一切都呈现出秋天的景象。时间的流逝使得这世间的变动变得更加明显。早晨的清新和夜晚的美好,常常让他领略到生活的美妙,不论是去往还是归来,都像轻盈的钓舟一样愉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舟中经过宜兴时见到的霅川诸山,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诗人八年未见这座山,再次见到时,感触颇深。他发现自己的眼睛虽然老了,但依然能够透过岁月的痕迹看到事物的真相。他的鬓发已经被岁月的痕迹染白,而山岳仍然屹立在天空和水面之间,展现出秋天的景色。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使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然而,他也在生活中领略到早晨的清新和夜晚的美好,这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喜悦。他将生活的美妙比作轻盈的钓舟,无论是前进还是回归,都是愉快和轻松的。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展示了他对岁月变迁的洞察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yí xīng zhōu zhōng jiàn zhà chuān zhū shān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

bā nián bú jiàn cǐ shān qīng, yī jiàn shū zēng lǎo yǎn míng.
八年不见此山青,一见殊增老眼明。
bìn fà yǐ cóng shuāng lù gǎi, cuì píng zhī zài shuǐ tiān héng.
鬓发已从霜露改,翠屏只在水天横。
xiān chén bù rǎn jiē qiū sè, jiǔ jiān xiāng yú ruò shì qíng.
纤尘不染皆秋色,久间相於若世情。
cháo shuǎng xī jiā cháng lǐng lüè, qù lái zhēng shì diào zhōu qīng.
朝爽夕佳常领略,去来争似钓舟轻。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专题为您介绍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古诗,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过永州道间》李曾伯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李曾伯 《和夔门开济堂韵》李曾伯 《和刘舍人夏雨喜霁》李曾伯 《和刘舍人咏雪》李曾伯 《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李曾伯 《和郑巽坡韵》李曾伯 《和制干陈循道惠鹤韵》李曾伯 《和周昞仲过踏洞滩》李曾伯 《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