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 李昴英

宋代   李昴英
吹面东风竖绿蓑,诗翁七十醉婆娑。
放怀自号天随子,知我无如春梦婆。
吟有小奚磨破砚,卧看赤脚踏行窝。
太湖争似黄湾阔,高浪粘天独笑过。
分类:

《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李昴英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吹面东风竖绿蓑,
诗翁七十醉婆娑。
放怀自号天随子,
知我无如春梦婆。
吟有小奚磨破砚,
卧看赤脚踏行窝。
太湖争似黄湾阔,
高浪粘天独笑过。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荃翁张端义去惠阳的情景。诗人感叹春风吹面时,张端义身着绿色苇帽,形象婆娑,七十岁的高龄却依然热爱吟诗。他自称"天随子",意味着他放任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地创作诗歌。诗人自谦道,自己的才华无法与张端义相比,就像春天的梦境一样渺茫。诗中还描绘了张端义吟诗时磨损砚台,躺在床上看他赤脚踏过草地的情景。最后,诗人以太湖与黄湾的比喻,形容张端义的创作犹如汹涌的浪潮,高高地冲天而起,独自欢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送别张端义的情景,展现了对老诗人的景仰和对诗歌创作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春风、绿蓑、七十岁的醉态、自号天随子等形象,突出了张端义在晚年仍然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诗中的"春梦婆"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和对张端义才华的敬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描写张端义吟诗时磨损砚台和踏草行走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艺术创作的投入。最后,以太湖与黄湾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张端义创作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透露出诗人对张端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张端义的诗人形象和创作风格,表达了诗人对老诗人的敬佩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展现了诗歌艺术的魅力和诗人对自然情感的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李昴英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quán wēng zhāng duān yì zhī huì yáng
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

chuī miàn dōng fēng shù lǜ suō, shī wēng qī shí zuì pó suō.
吹面东风竖绿蓑,诗翁七十醉婆娑。
fàng huái zì hào tiān suí zi, zhī wǒ wú rú chūn mèng pó.
放怀自号天随子,知我无如春梦婆。
yín yǒu xiǎo xī mó pò yàn, wò kàn chì jiǎo tà xíng wō.
吟有小奚磨破砚,卧看赤脚踏行窝。
tài hú zhēng shì huáng wān kuò, gāo làng zhān tiān dú xiào guò.
太湖争似黄湾阔,高浪粘天独笑过。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专题为您介绍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古诗,送荃翁张端义之惠阳李昴英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昴英著名诗词

《众建莲社堂求疏语》 《维摩赞》 《送梁伯隆归丹谷旧隐》 《送广东宪陈均二首》 《送广东宪陈均二首》 《罗浮何君佑夫相访惠诗又出所作水墨鱼戏题卷》 《久住白云呈镇长老》 《净慈释刺血写经赞》 《景泰寺》 《建宁解妲寄雪峰因人梦》 《广州天庆观众妙堂东坡井泉铭》 《题东坡竹》

您也许还喜欢

《送三举人》李昴英 《送循倅黄必昌之官》李昴英 《送湛师回罗浮花首山》李昴英 《送张子元班见》李昴英 《送郑雪屋归里》李昴英 《送子先贤归南海》李昴英 《题罗浮冲虚观化缘疏》李昴英 《同刘朔斋洲蒲涧谒菊坡祠》李昴英 《挽如老归真》李昴英 《西樵岩》李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