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陈处士山堂》 刘得仁

唐代   刘得仁
步溪凡几转,始得见幽踪。
路隐千根树,门开万仞峰。
片云生石窦,浅水卧枯松。
穷谷风光冷,深山翠碧浓。
鹤看空里过,仙向坐中逢。
底露秋潭水,声微暮观钟。
他年来此定,异日愿相容。
且喜今归去,人间事更慵。
分类:

作者简介(刘得仁)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寻陈处士山堂》刘得仁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寻陈处士山堂

步溪凡几转,始得见幽踪。
路隐千根树,门开万仞峰。
片云生石窦,浅水卧枯松。
穷谷风光冷,深山翠碧浓。

鹤看空里过,仙向坐中逢。
底露秋潭水,声微暮观钟。
他年来此定,异日愿相容。
且喜今归去,人间事更慵。

中文译文:

走过几个转弯,才找到这幽深的踪迹。
小路藏在千根树中间,门敞开在万丈峰上。
隐隐约约有片云出现在石窟里,浅水中枯松平卧。
贫瘠的谷底风光冷落,深山里的翠黛浓郁。

孤鹤在空中飞过,仙人从座中出现。
深秋的潭水透出底色,微弱的钟声是傍晚观看的信号。
来年再来这里定居,希望将来能够相互容纳。
现在只是喜欢回去,人间的事情更懒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寻找陈处士的山堂的过程和山堂的景色,表达了对幽深山境的向往和对返璞归真的追求。

诗中以山水景色来表达作者对清静和宁谧的向往。作者寻找陈处士的山堂之路“步溪凡几转”,经过曲折,但最终得见“幽踪”。山间小路“隐千根树”,山门“开万仞峰”,暗示着山堂所在地的幽深和高峻。片云生在石窟之间,浅水中的枯松平卧,与谷底的风光萧瑟和深山的翠黛浓郁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景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山静水秀、清幽祥和的氛围。

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仙境和神仙的想象和向往。鹤飞过空中,仙人从座中出现,营造出了神仙仙境的意境。底露秋潭的水,微弱的暮观钟声,更增添了一种宁静和神秘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将来能够在这里定居,并愿意与陈处士相互容纳。然而,此时的他更愿意暂时回归现世,不愿过多关心人间的琐事。

整首诗以淡泊宁静的笔调,描绘了幽深山境的景色和神秘感,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静和返璞归真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仙境和神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寻陈处士山堂》刘得仁 拼音读音参考

xún chén chǔ shì shān táng
寻陈处士山堂

bù xī fán jǐ zhuǎn, shǐ dé jiàn yōu zōng.
步溪凡几转,始得见幽踪。
lù yǐn qiān gēn shù, mén kāi wàn rèn fēng.
路隐千根树,门开万仞峰。
piàn yún shēng shí dòu, qiǎn shuǐ wò kū sōng.
片云生石窦,浅水卧枯松。
qióng gǔ fēng guāng lěng, shēn shān cuì bì nóng.
穷谷风光冷,深山翠碧浓。
hè kàn kōng lǐ guò, xiān xiàng zuò zhōng féng.
鹤看空里过,仙向坐中逢。
dǐ lù qiū tán shuǐ, shēng wēi mù guān zhōng.
底露秋潭水,声微暮观钟。
tā nián lái cǐ dìng, yì rì yuàn xiāng róng.
他年来此定,异日愿相容。
qiě xǐ jīn guī qù, rén jiān shì gèng yōng.
且喜今归去,人间事更慵。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寻陈处士山堂》专题为您介绍寻陈处士山堂古诗,寻陈处士山堂刘得仁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刘得仁著名诗词

《中秋》 《秋夜》 《池上宿》 《赠从弟谷》 《送车涛罢举归山》 《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 《云门寺》 《对月寄同志》 《晏起》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访曲江胡处士》 《夏夜会同人》

您也许还喜欢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刘得仁 《赋得听松声》刘得仁 《宿普济寺》刘得仁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刘得仁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刘得仁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刘得仁 《上姚谏议》刘得仁 《上翰林丁学士》刘得仁 《二(一本将后四句作下第吟绝句)》刘得仁 《山中舒怀寄上丁学士》刘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