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李峤

唐代   李峤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分类:

作者简介(李峤)

李峤头像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玉》李峤 翻译、赏析和诗意

《玉》

映石先过魏,
连城欲向秦。
洛阳陪胜友,
燕赵类佳人。
方水晴虹媚,
常山瑞马新。
徒为卞和识,
不遇楚王珍。

中文译文:

在映山石之前,先是经过魏国,
然后马不停蹄要到达秦国。
在洛阳与胜友们共度欢乐时光,
燕赵之地有许多优秀女子。
方圆的水面下晴天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常山的名马们无不焕发着新颜。
我只能在卞和的眼中得到一点赏识,
无缘遇到楚国的珍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并用“玉”一词远喻自己在人生中的际遇。诗中的“映石”、“连城”、“洛阳”、“燕赵”、“方水”、“常山”都是具体的地名,通过列举这些地名,展示了作者周游长途和不同的地域特色。同时,通过对东西南北的游历,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异乡风景的喜爱和对世事的触动。

诗的开头两句“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经过的地方,以及他不断向前的迁徙。这种行走的背后是作者对美好未知事物的向往和探索的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则描绘了作者在洛阳和陪伴他的优秀朋友们共度欢乐时光。洛阳是当时的东都,也是文化繁荣的地方,有许多才子佳人。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的两句“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则描述了方圆的水面下晴天出现美丽的彩虹和常山名马的新貌。这里用自然景象的美丽来比喻生活的美好和喜庆。

最后的两句“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无奈和遗憾。卞和是一位智囊和文人,能够认识到作者的才华,而楚王则是指高山仰止的名人和机缘。诗人用这两句表达了自己才华被有限认可的遗憾。

整首诗以游历和描述为主,通过世界万物的景物来借喻自身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对自己命运的矛盾感。这种诗意在唐代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子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的心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玉》李峤 拼音读音参考


yìng shí xiān guò wèi, lián chéng yù xiàng qín.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luò yáng péi shèng yǒu, yān zhào lèi jiā rén.
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
fāng shuǐ qíng hóng mèi, cháng shān ruì mǎ xīn.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
tú wèi biàn hé shí, bù yù chǔ wáng zhēn.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玉》专题为您介绍玉古诗,玉李峤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峤著名诗词

《风》 《书》 《中秋月二首·其二》 《海》 《龙》 《马》 《羊》 《桥》 《松》 《雪》 《竹》 《马》

您也许还喜欢

《金》李峤 《银》李峤 《钱》李峤 《锦》李峤 《罗》李峤 《绫》李峤 《素》李峤 《布》李峤 《舟》李峤 《车》李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