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若松町有感》 苏曼殊

清代   苏曼殊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分类: 规劝读书哲理

作者简介(苏曼殊)

苏曼殊头像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过若松町有感》苏曼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若松町有感》是一首清代的诗词,作者苏曼殊。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灯引梦记朦胧,
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
涉江谁为采芙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若松町(一座城市或地区的名称)的感受和思考。孤灯引梦,暗指作者在深夜中独自思索,梦境中的记忆朦胧不清。风雨中,邻庵(附近的庙宇)的钟声在夜半敲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人再次来到这里时,发现曾经的人已经离开,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疑问,涉江的人是谁在采摘芙蓉(象征美好的事物)?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曾经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于现实的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若松町的一段经历和感受,通过描写孤灯引梦和夜间的风雨钟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诗人再次来到这里时,发现过去的人事已经改变,这种变迁之中的无常让他感到迷茫和困惑。最后两句诗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和人生的疑问,涉江的人是谁在采摘芙蓉,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美好和幸福的追寻。整首诗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过若松町有感》苏曼殊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ruò sōng tīng yǒu gǎn
过若松町有感

gū dēng yǐn mèng jì méng lóng, fēng yǔ lín ān yè bàn zhōng.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wǒ zài lái shí rén yǐ qù, shè jiāng shuí wèi cǎi fú róng?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过若松町有感》专题为您介绍过若松町有感古诗,过若松町有感苏曼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曼殊著名诗词

《本事诗十首·选二》 《过若松町有感》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淀江道中口占》 《过蒲田》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调筝人将行,出绡属绘《金粉江山图》,题》 《海上 二》 《吴门 一》 《海上 三》 《东居 一》 《樱花落》

您也许还喜欢

《本事诗十首·选二》苏曼殊 《过蒲田》苏曼殊 《淀江道中口占》苏曼殊 《孤愤》柳亚子 《放歌》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柳亚子 《山坡羊·道情》宋方壶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元好问 《凭栏人·春日怀古》赵善庆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