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阍造句

“叩阍”的解释

叩阍[kòu hūn] 叩阍 叩阍是指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抑。明张自烈《正字通-门部》:“凡吏民冤抑诣阙自诉者,曰叩阍”。主要有三种形式:(1)登闻鼓。(2)邀车驾。即皇帝车驾经过时,准许拦路喊冤。(3)匦函。匦,函,匣子。梁天监元年曾置于公车府以纳民柬。
用“叩阍”造句 第1组

1、 告御状,在古代称为“叩阍”,“阍”即“宫门”。

2、 不久升为通政使后,他又为冤民叩阍之事向皇帝力争,没有一点顾忌。

3、 江宁民呼号罢市,诸生千余建幡将叩阍

4、 为此,统治者往往逐渐不愿意发生越级甚至叩阍,所以,为了防止伤害到自身,对于*访以及告御状的处罚越来越严格。

5、 在清代,这被称为叩阍、京控,如申诉不实可能被杀头。

6、 于是他一方面战战兢兢连上五道“叩阍辞疏”,坦承自己“只知历理,不知历数”,是一个“不能算历之夫”,显然不能“滥受钦天之职”。

7、 “叩阍”的方式之一,就是告御状。

8、 在所有直诉模式中,“邀车驾”告御状是一种非常的*访手段,无处申冤的人在皇帝车驾经过时拦路喊冤告御状,也叫“叩阍”。

9、 宋女巧娇,乃傅朋之未婚妻,为夫伸冤,趁九千岁刘瑾侍皇太后至法门寺降香时,叩阍上控。

10、 诚然,如赵作海这样凭借私人关系找记者、找法院高官,为他人叩阍伸冤,绝非维权之正道。

用“叩阍”造句 第2组

11、 隋唐以来,随着接访机制逐渐完备,民众赴京*访概由专门机构接待受状,一般不得再直接叩阍,但也不是绝对没有。

* 在线查询叩阍造句,用叩阍造句,用叩阍组词造句,包含叩阍的句子。
叩阍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