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式成语 (7973个)
-
281
青史标名
- 成语拼音:
- qīng shǐ biāo míng
- 成语解释:
-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 成语出处: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
282
墙上泥皮
- 成语拼音: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成语解释: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 成语出处: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
283
擎天玉柱
- 成语拼音:
- qíng tiān yù zhù
- 成语解释:
- 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成语出处:
- 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驾海金梁。”
-
284
祁奚之举
- 成语拼音:
- qí xī zhī jǔ
- 成语解释:
-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285
曲意承奉
- 成语拼音:
- qū yì chéng fèng
- 成语解释:
- 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
- 成语出处:
-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尝喜,不见者,未尝怒也。”
-
286
曲意逢迎
- 成语拼音:
- qū yì féng yíng
- 成语解释:
-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 成语出处:
-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
287
权宜之计
- 成语拼音:
- quán yí zhī jì
- 成语解释:
-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
288
肉搏战
- 成语拼音:
- ròu bó zhàn
- 成语解释:
- 交战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指直接对抗
- 成语出处:
- 欧阳山《三家巷》:“赤卫队员们正赶紧跑过去堵塞那个缺口,展开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
289
如椽大笔
- 成语拼音:
- rú chuán dà bǐ
- 成语解释:
-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成语出处:
- 宋 邵雍《大字吟》:“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
290
日落千丈
- 成语拼音:
- rì luò qiān zhàng
- 成语解释:
-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塔·喀尔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
291
人手一册
- 成语拼音:
- rén shǒu yī cè
- 成语解释:
-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 成语出处: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听说六科廊的官员,是人手一册。”
-
292
仁义君子
- 成语拼音:
- rén yì jūn zǐ
- 成语解释:
-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成语出处:
- 《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
293
仁义之师
- 成语拼音:
- rén yì zhī shī
- 成语解释:
-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
294
死不悔改
- 成语拼音:
- sǐ bù huǐ gǎi
- 成语解释:
-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 成语出处: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虽是吃后悔药可悲,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
295
似非而是
- 成语拼音:
- sì fēi ér shì
- 成语解释:
- 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 成语出处:
-
296
三角恋爱
- 成语拼音:
- sān jiǎo liàn ài
- 成语解释:
- 指一个人和两个异性同时恋爱的不正常的关系
- 成语出处:
- 老舍《黑白李》:“三角恋爱,不得劲儿。”
-
297
三谏之义
- 成语拼音:
- sān jiàn zhī yì
- 成语解释:
-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成语出处: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298
舍命陪君子
- 成语拼音:
- shě mìng péi jūn zǐ
- 成语解释:
- 舍:舍弃;命;生命;陪:陪伴。指不惜一切陪伴与跟随对方
- 成语出处:
- 老舍《正红旗下》:“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
299
烧眉之急
- 成语拼音:
- shāo méi zhī jí
- 成语解释:
- 比喻非常迫切。
- 成语出处:
- 《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
300
首丘之情
- 成语拼音:
- shǒu qiū zhī qíng
- 成语解释: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成语出处:
-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偏正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