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成语 (371个)

201

切齿拊心

成语拼音:
qiē chǐ fǔ xīn
成语解释:
咬牙捶胸。极端痛恨貌。
成语出处:
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02

切齿痛心

成语拼音:
qiè chǐ tòng xīn
成语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
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203

清宫除道

成语拼音:
qīng gōng chú dào
成语解释:
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成语出处:
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04

全功尽弃

成语拼音:
quán gōng jìn qì
成语解释:
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成语出处:
策 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205

挈瓶之知

成语拼音:
qiè píng zhī zhì
成语解释:
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206

群轻折轴

成语拼音:
qún qīng zhé zhóu
成语解释: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20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成语拼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策 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208

漆身吞炭

成语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成语解释: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成语出处:
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209

犬兔俱毙

成语拼音:
quān tù jǜ bì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成语出处:
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210

奇装异服

成语拼音:
qí zhuāng yì fú
成语解释:
式样奇怪而异于时尚的服饰。
成语出处: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211

舌敝耳聋

成语拼音:
shé bì ěr lóng
成语解释: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成语出处:
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212

时不可失

成语拼音:
shí bù kě shī
成语解释: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成语出处:
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213

势不两立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214

死不旋踵

成语拼音:
sǐ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成语出处:
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215

四分五裂

成语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216

三夫之言

成语拼音:
sān fū zhī yán
成语解释: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成语出处:
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217

三告投杼

成语拼音:
sān gào tóu zhù
成语解释:
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成语出处:
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18

虱胫虮肝

成语拼音:
shī jìng jī gān
成语解释:
虱子的小腿,虮子的肝脏。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
楚·宋玉《小言赋》:“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噬,犹委余而不殚。”
219

首丘之情

成语拼音:
shǒu qiū zhī qíng
成语解释: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
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220

首身分离

成语拼音:
shǒu shēn fēn lí
成语解释: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成语出处:
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战国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