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成语 (371个)
-
301
暮楚朝秦
- 成语拼音:
- mù chǔ cháo qín
- 成语解释:
-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 成语出处:
-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
302
郢书燕说
- 成语拼音:
- yǐng shū yàn yuè
- 成语解释:
-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 成语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
303
布衣黔首
- 成语拼音:
- bù yī qián shǒu
- 成语解释:
-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
304
不自量力
- 成语拼音:
- bù zì liàng lì
- 成语解释: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成语出处: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305
道不拾遗
- 成语拼音:
- dào bù shí yí
- 成语解释:
-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 成语出处:
-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
306
回肠荡气
- 成语拼音:
- huí cháng dàng qì
- 成语解释:
-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 成语出处:
-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
307
邯郸学步
- 成语拼音:
- hán dān xué bù
- 成语解释: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 成语出处:
-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308
誓不两立
- 成语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成语解释:
-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
309
一举成名
- 成语拼音:
- yī jǔ chéng míng
- 成语解释:
-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
310
朝秦暮楚
- 成语拼音:
- zhāo qín mù chǔ
- 成语解释:
-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 成语出处:
- 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311
案剑瞋目
- 成语拼音:
- àn jiàn chēn mù
- 成语解释:
-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
312
安然无恙
- 成语拼音:
- ān rán wú yàng
- 成语解释:
-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
313
百步穿杨
- 成语拼音:
- bǎi bù chuān yáng
- 成语解释: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314
比比皆是
- 成语拼音:
- bǐ bǐ jiē shì
- 成语解释:
-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 成语出处: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
315
卑辞重币
- 成语拼音:
- bēi cí zhòng bì
- 成语解释:
-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
316
不可胜计
- 成语拼音:
- bù kě shèng jì
- 成语解释:
- 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
317
兵临城下
- 成语拼音: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成语解释:
-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
318
百舍重茧
- 成语拼音:
- bǎi shè chóng jiǎn
- 成语解释:
-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 成语出处:
-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
319
白雪阳春
- 成语拼音:
- bái xuě yáng chūn
- 成语解释:
-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 成语出处:
- 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
320
不祥之兆
- 成语拼音:
- bù xiáng zhī zhào
- 成语解释:
- 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
- 成语出处:
-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 战国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