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C式 (1450个)
-
201
不哼不哈
- 成语拼音:
- bù hēng bù hā
- 成语解释:
-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成语出处:
- 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
202
不矜不伐
- 成语拼音:
- bù jīn bù fá
- 成语解释:
-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 成语出处:
-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203
不间不界
- 成语拼音:
- bù jiān bù jiè
- 成语解释:
- 见“不尴不尬”。
- 成语出处:
- 《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
204
不紧不慢
- 成语拼音:
- bù jīn bù màn
- 成语解释:
-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 成语出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
205
不稼不穑
- 成语拼音:
- bù jià bù sè
- 成语解释:
-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成语出处:
- 《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206
不亢不卑
- 成语拼音:
- bù kàng bù bēi
- 成语解释:
-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
207
不抗不卑
- 成语拼音:
- bù kàng bù bēi
- 成语解释:
-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
- 成语出处:
- 《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
208
不了不当
- 成语拼音:
- bù liǎo bù dàng
- 成语解释:
- 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 成语出处:
- 《古今小说 滕大尹鬼断家私》:“这老人忒没正经……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却去干这样不了不当的事!”
-
209
不郎不秀
- 成语拼音:
- bù láng bù xiù
- 成语解释:
-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成语出处:
-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
210
不稂不莠
- 成语拼音:
- bù láng bù yǒu
- 成语解释:
-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 成语出处:
-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
211
不明不白
- 成语拼音:
- bù míng bù bái
- 成语解释:
-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 成语出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
212
不蔓不枝
- 成语拼音:
- bù màn bù zhī
- 成语解释:
- 蔓:蔓延;枝:生枝节。原指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
- 成语出处:
- 宋 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213
不蔓不支
- 成语拼音:
- bù màn bù zhī
- 成语解释:
- 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
- 成语出处:
- 欧阳予倩《谈昆剧和的演出》:“现在台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节删去,只留熊友兰与苏戍娟的一条线,干干净净八场戏,不蔓不支,我以为异常好。”
-
214
不挠不屈
- 成语拼音:
- bù náo bù qū
- 成语解释:
-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 成语出处:
-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
215
不挠不折
- 成语拼音:
- bù náo bù zhé
- 成语解释:
-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成语出处:
-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216
不偏不倚
- 成语拼音:
- bù piān bù yǐ
- 成语解释:
-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217
不屈不挠
- 成语拼音:
- bù qū bù náo
- 成语解释: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218
不衫不履
- 成语拼音:
- bù shān bù lǚ
- 成语解释:
-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 成语出处: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
219
不上不落
- 成语拼音:
- bù shàng bù luò
- 成语解释:
- 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 成语出处: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220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成语拼音: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 成语解释: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 ABCC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