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力量的成语 (319个)
-
181
鸟尽弓藏
- 成语拼音:
- niǎo jìn gōng cáng
- 成语解释:
-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 成语出处:
- 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
182
难鸣孤掌
- 成语拼音:
- nán míng gū zhǎ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 成语出处: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兴利除害,奈随声附和者,讥不识时,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
-
183
蚍蜉撼树
- 成语拼音:
- pí fú hàn shù
- 成语解释:
-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184
排山倒海
- 成语拼音:
- pái shān dǎo hǎi
- 成语解释: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 成语出处:
-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185
排山倒峡
- 成语拼音:
- pái shān dǎo xiá
- 成语解释: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但见城外水声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峡之势。”
-
186
片言九鼎
- 成语拼音:
- piàn yán jiǔ dǐng
- 成语解释: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 成语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
187
棋逢对手
- 成语拼音:
- qí féng duì shǒu
- 成语解释:
-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 成语出处:
-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
188
秋风扫落叶
- 成语拼音:
-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 成语解释:
- 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扫除净尽。
- 成语出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
189
旗鼓相当
- 成语拼音:
- qí gǔ xiāng dāng
- 成语解释:
-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
190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成语拼音:
-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
- 成语解释: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成语出处:
-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191
启聩振聋
- 成语拼音:
- qǐ kuì zhèn lóng
- 成语解释:
- 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 成语出处:
- 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
192
穷年尽气
- 成语拼音:
- qióng nián jìn qì
- 成语解释:
- 穷:尽。竭尽毕生的力量
- 成语出处:
- 清·高阜《序》:“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
-
193
群威群胆
- 成语拼音:
- qún wēi qún dǎn
- 成语解释:
-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
-
194
驱羊攻虎
- 成语拼音:
- qū yáng gōng hǔ
- 成语解释:
-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 成语出处:
- 《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
195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成语拼音:
-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 成语解释: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196
人单势孤
- 成语拼音:
- rén dān shì gū
- 成语解释:
- 人数少,力量单薄。
- 成语出处:
- 京剧《猎虎记》第十场:“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马杀来,我等人单势孤,只怕寡不敌众。”
-
197
濡沫涸辙
- 成语拼音:
- rú mò hé zhé
- 成语解释:
- 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198
人强胜天
- 成语拼音:
- rén qiáng shèng tiān
- 成语解释:
-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 成语出处:
- 《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
199
人心齐,泰山移
- 成语拼音:
-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 成语解释:
-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 成语出处: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
200
人众胜天
- 成语拼音:
- 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 成语解释:
- 聚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大自然。
- 成语出处:
-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 关于力量的成语 形容力量的成语 描述力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