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堵塞的成语 (32个)
-
21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成语拼音:
-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成语解释:
- 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成语出处:
- 《晋书·孔严传》:“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22
杜绝言路
- 成语拼音:
- dù jué yán lù
- 成语解释: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23
堕高堙庳
- 成语拼音:
- huī gāo yīn bēi
- 成语解释:
- 堕:通“隳”,毁坏;堙:堵塞;庳:低处,指沼泽。削平高丘,填塞洼地。指治理水土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
-
24
斩岸堙溪
- 成语拼音:
- zhǎn àn yīn xī
- 成语解释:
- 堙:堵塞、填满。铲平高岸,填塞河沟。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中山之国有夙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夙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
-
25
陈善闭邪
- 成语拼音:
- chén shàn bì xié
- 成语解释:
- 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 成语出处:
- 《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26
川壅必溃
- 成语拼音:
- chuān yōng bì kuì
- 成语解释:
- 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 成语出处:
- 《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2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成语拼音: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成语解释:
-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 成语出处: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28
防微杜渐
- 成语拼音:
- fáng wēi dù jiàn
- 成语解释:
-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
29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 成语拼音:
- 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 成语解释:
- 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
30
江心补漏
- 成语拼音:
- jiāng xīn bǔ lòu
- 成语解释:
- 船到了江心;才着手堵塞漏洞。比喻错失良机;补救已迟。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叶公》:“今为吾主计之,必先预为准备,莫待临歧勒马、江心补漏,是臣之愿也。”
-
31
慎防杜渐
- 成语拼音:
- shèn fáng dù jiàn
- 成语解释:
- 慎:谨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或坏事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 成语出处:
- 《明史·王邦瑞传》:“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
32
因噎废食
- 成语拼音:
- yīn yē fèi shí
- 成语解释: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 关于堵塞的成语 形容堵塞的成语 描述堵塞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