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思的成语 (174个)
-
141
无风作浪
- 成语拼音:
- wú fēng zuò làng
- 成语解释:
- 没有风却掀起了波浪。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鲁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云:却于‘她’字没有讽过。答曰:那是译 She 的,并非无风作浪。”
-
142
呜呼哀哉
- 成语拼音:
- wū hū āi zāi
- 成语解释:
- 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
14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成语拼音:
-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 成语解释: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成语出处:
-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144
削木为吏
- 成语拼音:
- xuē mù wéi lì
- 成语解释:
-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145
效犬马力
- 成语拼音:
- xiào quǎn mǎ lì
- 成语解释:
- 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 成语出处:
- 《水浒传》第八二回:“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非不效犬马力,奈缘暑热,军士不伏水土。”
-
146
洗髓伐毛
- 成语拼音:
- xǐ suǐ fá máo
- 成语解释:
- 清洗骨髓,削除毛发。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有脱胎换骨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身体》:“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
-
147
悉听尊便
- 成语拼音:
- xī tīng zūn biàn
- 成语解释:
- 一切由您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那同志忿极而去,亦声言,‘悉听尊便,自寻活路。’”
-
148
挟天子而令诸侯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 成语解释: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149
挟天子令诸侯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 成语解释: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成语出处:
- 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
150
挟天子以令天下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 成语解释:
-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
151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 成语解释:
-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成语出处: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
152
羞羞答答
- 成语拼音:
- xiū xiū dā dā
- 成语解释:
- 答答:羞愧的样子。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 成语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
153
习焉不察
- 成语拼音:
- xī yān bù chá
- 成语解释:
-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
154
习焉不觉
- 成语拼音:
- xī yān bù jué
- 成语解释:
-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清·沈德潜《学诗晬语》下卷:“改漫为熳,不知起于何时?焉乌成马,习焉不觉,殊可怪也。”
-
155
相映成趣
- 成语拼音:
- xiāng yìng chéng qù
- 成语解释:
- 相映:对照;趣:兴味。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
156
习焉弗察
- 成语拼音:
- xí yān fú chá
- 成语解释:
-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
157
习与性成
- 成语拼音:
- xí yǔ xìng chéng
- 成语解释: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158
寓贬于褒
- 成语拼音:
- yù biǎn yú bāo
- 成语解释:
- 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
159
玉成其事
- 成语拼音:
- yù chéng qí shì
- 成语解释:
- 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
160
宜嗔宜喜
- 成语拼音:
- yi chen yi xi
- 成语解释:
- 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 成语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 关于意思的成语 形容意思的成语 描述意思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