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695个)
-
41
献曝之忱
- 成语拼音:
- xiàn pù zhī chén
- 成语解释:
- 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 成语出处:
- 《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42
享帚自珍
- 成语拼音:
- xiǎng zhǒu zì zhēn
- 成语解释: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 成语出处: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43
发蒙振落
- 成语拼音:
- fā méng zhèn luò
- 成语解释:
-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44
河决鱼烂
- 成语拼音:
- hé jué yú l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 成语出处:
- 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
45
精金良玉
- 成语拼音:
- jīng jīn liáng yù
- 成语解释:
- 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成语出处:
- 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
46
昙花一现
- 成语拼音:
- tán huā yī xi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 成语出处:
-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47
硕果仅存
- 成语拼音:
- shuò guǒ jǐn cún
- 成语解释:
-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 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
-
48
宝山空回
- 成语拼音:
- bǎo shān kōng huí
- 成语解释:
- 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
- 成语出处: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
49
摧枯拉朽
- 成语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成语解释:
-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 成语出处:
-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
50
登坛拜将
- 成语拼音:
- dēng tán bài jiàng
- 成语解释:
-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 成语出处:
- 唐 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
51
凤毛麟角
- 成语拼音: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成语解释:
-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 成语出处: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
52
寄生虫
- 成语拼音:
- jì shēng chóng
- 成语解释:
- 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
- 成语出处:
- 梁遇春《黑暗》:“而名士们一向是靠欺骗奸滑为生,一面骂俗物,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虫,养成中国历来文人只图小便宜的习气。”
-
53
盲翁扪籥
- 成语拼音:
- máng wēng mén yuè
- 成语解释:
-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54
秤不离砣
- 成语拼音:
- chèng bù lí tuó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 成语出处: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55
初露锋芒
- 成语拼音:
- chū lù fēng máng
- 成语解释:
-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 成语出处:
-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
56
超然象外
- 成语拼音:
- chāo rán xiàng wài
- 成语解释: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成语出处:
-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57
春蛙秋蝉
- 成语拼音:
- chūn wā qiū chán
- 成语解释:
-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 成语出处:
- 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
58
超以象外
- 成语拼音:
- chāo yǐ xiàng wài
- 成语解释: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成语出处:
-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59
豆蔻年华
- 成语拼音:
- dòu kòu nián huá
- 成语解释:
-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 成语出处:
- 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60
鼎鱼幕燕
- 成语拼音:
- dǐng yú mù yàn
- 成语解释:
-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形容比喻物的成语 描述比喻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