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文的成语 (144个)
-
121
秀才人情半张纸
- 成语拼音:
- 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
- 成语解释: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成语出处:
- 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
122
秀才人情纸半张
- 成语拼音:
- 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
- 成语解释: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成语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123
吸风饮露
- 成语拼音:
- xī fēnɡ yǐn lù
- 成语解释:
-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
124
犀角烛怪
- 成语拼音:
- xī jiǎo zhú guài
- 成语解释:
- 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 成语出处:
- 《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
-
125
掀雷决电
- 成语拼音:
- xiān léi jué diàn
- 成语解释:
- 掀:翻动;决:冲破。形容诗文气势宏伟,像驾驭雷电一般
- 成语出处:
-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其驱驾气势,若掀雷决电,撑扶于天地之垠。”
-
126
须弥芥子
- 成语拼音:
- xū mí jiè zǐ
- 成语解释:
- 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 成语出处:
- 《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
127
兴云致雨
- 成语拼音:
- xīng yún zhì yǔ
- 成语解释:
-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 成语出处:
- 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
128
西子捧心
- 成语拼音:
- xī zǐ pěng xīn
- 成语解释:
-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形容女子的病态美。比喻名家的诗文、字画等,其本身存在的某种疵病不足以掩盖其固有的优点,有时反而增色。
- 成语出处:
-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
129
一倡三叹
- 成语拼音:
- yī chàng sān tàn
- 成语解释:
-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 成语出处:
-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130
扬风扢雅
- 成语拼音:
- yáng fēng bào yǎ
- 成语解释:
- 品评诗文。
- 成语出处:
-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而声气所届,希风附响者,如恐不及。”
-
131
压卷之作
- 成语拼音:
- yā juàn zhī zuò
- 成语解释:
- 压:超过。指诗文书画中能超过其它同类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 成语出处:
-
132
月露之体
- 成语拼音:
- yuè lù zhī tǐ
- 成语解释:
-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成语出处:
- 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133
遗篇坠款
- 成语拼音:
- yí piān zhuì kuǎn
- 成语解释:
- 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
- 成语出处:
- 宋·张淏《云谷杂记·藏金石刻》:“前代遗篇坠款,因得概见于方册间,此尤可贵也。”
-
134
蝇声蛙噪
- 成语拼音:
- yíng shēng wā zào
- 成语解释:
-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呤的诗文
- 成语出处:
- 清·钱谦益《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
135
一觞一咏
- 成语拼音:
- yī shāng yī yǒng
- 成语解释:
-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 成语出处: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136
余味无穷
- 成语拼音:
- yú wèi wú qióng
- 成语解释:
-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 成语出处: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五章:“须是如我方才的样子,轻吸慢嘘,不惟安然无恙,且觉余味无穷哩!”
-
137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 成语拼音:
-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
- 成语解释:
-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 成语出处:
-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
138
意在笔前
- 成语拼音:
- yì zài bǐ qián
- 成语解释:
- 亦作“意在笔先”。①谓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
- 成语出处:
-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139
郢中白雪
- 成语拼音:
- yǐng zhōng bái xuě
- 成语解释:
-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 成语出处:
-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140
一字师
- 成语拼音:
- yī zì shī
- 成语解释:
-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 成语出处:
-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 关于诗文的成语 形容诗文的成语 描述诗文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