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不得的成语 (30个)

21

大音希声

成语拼音:
dà yīn xī shēng
成语解释: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闻名曰希,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宫而商矣。分则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成语出处: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闻名曰希,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宫而商矣。分则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22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成语拼音:
shùn dé zhě jí,nì tiān zhě xiōng
成语解释:
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幸。符合德的就可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
成语出处: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23

异路同归

成语拼音:
yì lù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通过同的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同的方法而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文子 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24

异途同归

成语拼音:
yì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途:路;归:归宿;目的。同的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同的方法、途径;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25

止足之戒

成语拼音:
zhǐ zú zhī jiè
成语解释:
止:懂适可而止;足:知满足;戒:戒心。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知满足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荤《王文宪集·序》:“安以岁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
26

积微成著

成语拼音:
jī wēi chéng zhù
成语解释:
微:细微;著:显著。微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显著。
成语出处: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27

积微致著

成语拼音:
jī wēi zhì zhù
成语解释:
积:集聚;微:细微;著:显著。微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显著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疾廖》:“积微致著,累浅成深,鸿羽所以沉龙舟,群轻所以折劲轴。”
28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成语拼音: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
成语解释:
知:晓,知。形容学问渊博,无所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29

同归殊途

成语拼音:
tóng guī shū tú
成语解释:
归:归宿;殊:同;途:路。通过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同的方法而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30

异涂同归

成语拼音:
yì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通过同的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同的方法而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儒》:“圣人异涂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关于道不得的成语 形容道不得的成语 描述道不得的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