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的成语 (4352个)
-
501
低情曲意
- 成语拼音:
- dī qíng qǔ yì
- 成语解释:
- 谓对不住,不得已。
- 成语出处: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
502
大仁大义
- 成语拼音:
- dà rén dà yì
- 成语解释:
-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
503
蹈仁履义
- 成语拼音:
- dǎo rén lǚ yì
- 成语解释:
- 遵循仁义之道。
- 成语出处: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
504
荡然无遗
- 成语拼音:
- dàng rán wú yí
- 成语解释: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成语出处:
- 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
505
低人一等
- 成语拼音:
- dī rén yī děng
- 成语解释:
- 比别人低一个等级
- 成语出处: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在这个家庭中,他从小就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
-
506
荡然一空
- 成语拼音:
- dàng rán yī kōng
- 成语解释: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成语出处:
- 《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
-
50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成语拼音: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 成语解释: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成语出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508
东市朝衣
- 成语拼音:
- dōng shì cháo yī
- 成语解释: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 成语出处: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
509
大事去矣
- 成语拼音:
- dà shì qù yǐ
- 成语解释:
-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 成语出处:
-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
510
断事以理
- 成语拼音:
- duàn shì yǐ lǐ
- 成语解释:
- 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成语出处: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
511
大势已去
- 成语拼音:
- dà shì yǐ qù
- 成语解释:
-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
512
大事已然
- 成语拼音:
- dà shì yǐ rán
- 成语解释:
- 成语出处:
-
513
遁世遗荣
- 成语拼音:
- dùn shì yí róng
- 成语解释:
- 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
- 成语出处:
- 晋·慧远《答何镇南书》:“是故遁世遗荣,反俗而动。”
-
514
独善一身
- 成语拼音:
- dú shàn yī shēn
- 成语解释:
- 同“独善其身”。
- 成语出处:
-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
515
独树一帜
- 成语拼音:
- dú shù yī zhì
- 成语解释:
-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 成语出处:
- 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516
独竖一帜
- 成语拼音:
- dú shù yī zhì
- 成语解释:
- 同“独树一帜”。
- 成语出处:
- 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
517
党同妒异
- 成语拼音:
- dǎng tóng dù yì
- 成语解释:
- 犹言党同伐异。
- 成语出处:
- 唐·张说《府君墓志铭》:“君以律有违经背礼,著《妨难》十九篇,书奏,帝下有司而删定之;官党同妒异,竟寝其议。”
-
518
党同伐异
- 成语拼音:
- dǎng tóng fá yì
- 成语解释:
-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
519
点头会意
- 成语拼音:
- diǎn tóu huì yì
- 成语解释:
-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 成语出处:
-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
520
大同小异
- 成语拼音:
- dà tóng xiǎo yì
- 成语解释:
-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 成语出处:
- 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 yi成语,yi的成语,带y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