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字的成语 (3354个)
-
1561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 成语拼音:
- 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 成语解释:
- 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
1562
绝口不道
- 成语拼音:
- jué kǒu bù dào
- 成语解释:
- 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
1563
叫苦不迭
- 成语拼音:
- jiào kǔ bù dié
- 成语解释: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 成语出处:
- 《大宋宣和遗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
1564
绝口不提
- 成语拼音:
- jué kǒu bù tí
- 成语解释:
-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
1565
缄口不言
- 成语拼音:
- jiān kǒu bù yán
- 成语解释:
-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 成语出处:
-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1566
进可替不
- 成语拼音:
- jìn kě tì bù
- 成语解释:
- 见“进可替否”。
- 成语出处:
-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
-
1567
接连不断
- 成语拼音:
- jiē lián bù duàn
- 成语解释:
- 连续不间断。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1568
疾雷不及塞耳
- 成语拼音:
-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出处:
- 《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1569
捷雷不及掩耳
- 成语拼音:
-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
- 成语解释:
-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成语出处:
- 《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
1570
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拼音:
-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 成语解释:
-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成语出处:
- 《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
1571
疾雷不暇掩耳
- 成语拼音: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成语出处:
- 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
1572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 成语拼音:
- jiā lěi qiān jīn,zuò bù chuí táng
- 成语解释:
- 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 成语出处:
- 《汉书 司马相如传下》:“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
1573
见溺不救
- 成语拼音:
- jiàn nì bù jiù
- 成语解释:
- 犹言见死不救。
- 成语出处: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
1574
九牛拉不转
- 成语拼音:
- jiǔ niú lā bù zhuàn
- 成语解释:
-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1575
鸡犬不安
- 成语拼音:
- jī quǎn bù ān
- 成语解释:
- 见“鸡犬不宁”。
- 成语出处:
- 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
1576
举棋不定
- 成语拼音:
- jǔ qí bù dìng
- 成语解释:
-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
1577
鸡犬不惊
- 成语拼音:
- jī quǎn bù jīng
- 成语解释:
-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 成语出处:
- 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
1578
鸡犬不留
- 成语拼音:
- jī quǎn bù liú
- 成语解释:
- 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
1579
鸡犬不宁
- 成语拼音:
- jī quǎn bù níng
- 成语解释:
- 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 成语出处: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1580
坚强不屈
- 成语拼音:
- jiān qiáng bù qū
- 成语解释:
-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 成语出处:
-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不的成语,带不字的成语,包含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