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字的成语 (3354个)
-
1641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成语拼音:
-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 成语解释: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1642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成语拼音: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 成语解释: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1643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成语拼音:
-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
- 成语解释: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成语出处: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1644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成语拼音: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 成语解释: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成语出处: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1645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成语拼音: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 成语解释: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1646
跬步不离
- 成语拼音:
- kuǐ bù bù lí
- 成语解释: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 成语出处: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
1647
溃不成军
- 成语拼音:
- kuì bù chéng jūn
- 成语解释:
-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 成语出处: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
1648
刻不待时
- 成语拼音:
- kè bù dài shí
- 成语解释:
- 谓时间紧迫。
- 成语出处:
- 《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
1649
口不二价
- 成语拼音:
- kǒu bù èr jià
- 成语解释:
-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
1650
愧不敢当
- 成语拼音:
- kuì bù gǎn dāng
- 成语解释:
-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称赞或物品受之有愧。
- 成语出处:
- 清 郑燮《刘柳村册子》:“紫琼崖道人,慎郡王也,赠诗:‘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愧不敢当,然亦佳句。”
-
1651
口不绝吟
- 成语拼音:
- kǒu bù jué yín
- 成语解释:
- 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韩愈传》:“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1652
寇不可玩
- 成语拼音:
- kòu bù kě wán
- 成语解释:
- 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1653
苦不可言
- 成语拼音:
- kǔ bù kè yán
- 成语解释:
-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 成语出处:
-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1654
苦不堪言
- 成语拼音:
- kǔ bù kān yán
- 成语解释:
-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 成语出处:
-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1655
苦不聊生
- 成语拼音:
- kǔ bù liáo shēng
- 成语解释:
- 聊生:赖以维持生活。形容备受痛苦,无法生存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严安传》:“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
1656
刻不容缓
- 成语拼音:
- kè bù róng huǎn
- 成语解释: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成语出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
1657
刻不容松
- 成语拼音:
- kè bù róng sōng
- 成语解释:
- 片刻也不能松懈。
- 成语出处:
- 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析》:“犹恐内海匪船,潜赴外洋勾结,是杜绝售私之劲,实属刻不容松。”
-
1658
看不上眼
- 成语拼音:
- kàn bù shàng yǎn
- 成语解释:
- 看不过眼,不合己意
- 成语出处: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八回:“我是好男子,这狐群狗党看不上眼,要差我上东京。”
-
1659
口不应心
- 成语拼音:
- kǒu bù yìng xīn
- 成语解释: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1660
口不择言
- 成语拼音:
- kǒu bù zé yán
- 成语解释:
-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成语出处:
-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 不的成语,带不字的成语,包含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