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迹字的成语 (118个)

81

韬光敛

成语拼音:
tāo guāng liǎn jì
成语解释:
同“韬光晦”。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82

韬光灭

成语拼音:
tāo guāng miè jì
成语解释:
谓隐藏自己行,不使外人得知。
成语出处: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83

韬光隐

成语拼音:
tāo guāng yǐn jì
成语解释:
同“韬光晦”。
成语出处:
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二十余年。”
84

匿光

成语拼音:
tāo jì nì guāng
成语解释:
弢:同“韬”。隐藏行与光彩
成语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匿光,人具尔瞻。”
85

隐智

成语拼音:
tāo jì yǐn zhì
成语解释:
谓藏匿踪,不露才智。
成语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隐智,以密其外。”
86

韬神晦

成语拼音:
tāo shén huì jì
成语解释:
谓隐藏踪
成语出处:
《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则紫气冲天。”
87

韬声匿

成语拼音:
tāo shēng nì jì
成语解释:
隐匿音信踪。谓不被人所见闻。
成语出处:
晋·挚虞《征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
88

望尘追

成语拼音:
wàng chén zhuī jì
成语解释: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成语出处: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也。”
89

可求

成语拼音:
wú jì kě qiú
成语解释:
见“无可寻”。
成语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可求。”
90

可寻

成语拼音:
wú jì kě xún
成语解释:
没有踪可以寻求。多谓处事为文不着痕
成语出处:
《宋书·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可寻。”
91

畏影避

成语拼音:
wèi yǐng bì jì
成语解释: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92

畏影恶

成语拼音:
wèi yǐng è jì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93

斑斑

成语拼音:
xuè jì bān bān
成语解释:
形容留下的血很多。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斑斑的图画。”
94

静处

成语拼音:
xī jì jìng chù
成语解释:
息:止息;:行,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成语出处:
《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愚亦甚矣。”
95

可疑

成语拼音:
xíng jì kě yí
成语解释:
举止和神情很值得怀疑。形:举动和神色;可疑:值得怀疑。
成语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
96

可疑

成语拼音:
xíng jì kě yí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97

雪泥鸿

成语拼音:
xuě ní hóng jì
成语解释:
同“雪泥鸿爪”。
成语出处:
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雪泥鸿。”
98

销声敛

成语拼音:
xiāo shēng liǎn jì
成语解释:
犹言销声匿
成语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
99

消声灭

成语拼音:
xiāo shēng miè jì
成语解释: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何必山林!”
100

销声匿

成语拼音:
xiāo shēng nì jì
成语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成语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惟恐人知。”
* 迹的成语,带迹字的成语,包含迹字的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