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 (523个)

321

稍胜

成语拼音:
shāo shèng yī chóu
成语解释: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些。
成语出处:
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吾哥虽稍胜筹,而无告语则同,无戚友之助亦同。”
322

十死

成语拼音:
shí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匈奴》:“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生,彼必将至。”
323

视同

成语拼音:
shì tóng yī lǜ
成语解释:
同等看待。
成语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7回:“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皆大败而回,因此将这官兵视同律。”
324

殊涂

成语拼音:
shū tú yī zhì
成语解释:
殊:不同的;涂:道路。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个结局。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达到同目的
成语出处:
《晋书·刁协传》:“夫大道宰匹,殊涂致。”
325

三位

成语拼音:
sān wèi yī tǐ
成语解释: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个整体。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体的口号?”
326

稍逊

成语拼音:
shāo xùn yī chóu
成语解释:
比较起来,稍微差点。
成语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演习 脱套》:“才锋笔藻可继还魂,其稍逊筹者,则在气与力之间耳。”
327

上下

成语拼音:
shàng xià yī xīn
成语解释:
上上下下条心。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328

随意

成语拼音:
suí yì yī piē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329

始终

成语拼音:
shǐ zhōng yī guàn
成语解释:
自始至终都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
330

铁板

成语拼音:
tiě bǎn yī kuài
成语解释:
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成语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块。”
331

太仓

成语拼音:
tài cāng yī sù
成语解释: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个非常小的数目。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粟,无济于事。”
332

同出

成语拼音:
tóng chū yī zhé
成语解释: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样。
成语出处:
333

同德

成语拼音:
tóng dé yī xīn
成语解释: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成语出处:
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334

恫瘝

成语拼音:
tōng guān yī tǐ
成语解释:
恫瘝:病痛,疾苦。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自己的痛苦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黄期陛《建天京于金陵论》:“恫瘝体,休戚相关,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
335

同功

成语拼音:
tóng gōng yī tǐ
成语解释: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体之人也。”
336

团结

成语拼音:
tuán jié yī zhì
成语解释:
保持致,行动起来像个人,指站在起并且互相支持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致,共同赴敌。”
337

痛快

成语拼音:
tòng kuài yī shí
成语解释:
只顾任情尽兴而为,不考虑后果
成语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时,乱打顿,所能奏效的。”
338

同然

成语拼音:
tóng rán yī cí
成语解释: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样。
成语出处:
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辞。”
339

同声

成语拼音:
tóng shēng yī cí
成语解释:
犹言众口辞。指大家说得都样。
成语出处:
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340

天生

成语拼音:
tiān shēng yī duì
成语解释:
指生来就注定为
成语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 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
相关链接

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