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1617个)
-
101
不世之略
- 成语拼音:
- bù shì zhī lüè
- 成语解释:
- 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略:谋略。不平凡的谋略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
102
百岁之盟
- 成语拼音:
- bǎi suì zhī méng
- 成语解释:
-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 成语出处:
-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盟,不知可肯相许。”
-
103
百世之师
- 成语拼音:
- bǎi shì zhī shī
- 成语解释:
-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
104
百舌之声
- 成语拼音:
- bǎi shé zhī sh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唠叨、多嘴。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
105
不识之无
- 成语拼音:
- bù shí zhī wú
- 成语解释:
-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 成语出处: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106
杯水之谢
- 成语拼音:
- bēi shuǐ zhī xiè
- 成语解释:
- 比喻微薄的酬谢
- 成语出处: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
107
不时之需
- 成语拼音:
- bù shí zhī xū
- 成语解释:
-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108
白首之心
- 成语拼音:
- bái shǒu zhī xīn
- 成语解释:
- 老年时的壮志。
- 成语出处: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109
不时之须
- 成语拼音:
- bù shí zhī xū
- 成语解释:
-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110
不世之业
- 成语拼音:
- bù shì zhī yè
- 成语解释:
- 不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业。
- 成语出处:
- 明 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宗兄威行海外,文武忠良成救驾之功,建不世之业。”
-
111
变色之言
- 成语拼音:
- biàn sè zhī yán
- 成语解释:
-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 成语出处:
- 《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
112
不死之药
- 成语拼音:
- bù sǐ zhī yào
- 成语解释:
- 长生不死的药
- 成语出处: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
113
逋逃之臣
- 成语拼音:
- bū táo zhī chén
- 成语解释:
- 逃亡的罪臣。
- 成语出处:
-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
114
逋逃之薮
- 成语拼音:
- bū táo zhī sǒu
- 成语解释:
-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 成语出处:
- 《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
115
白头之叹
- 成语拼音:
- bái tóu zhī tàn
- 成语解释:
-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 成语出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
116
不腆之仪
- 成语拼音:
- bù tiǎn zhī yí
- 成语解释:
- 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
117
不祧之祖
- 成语拼音:
- bù tiāo zhī zǔ
- 成语解释:
-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
118
不祧之宗
- 成语拼音:
- bù tiāo zhī zōng
- 成语解释:
-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
- 成语出处:
- 清 黎庶昌《序》:“曾文正公略师班氏,其文规恢闳阔,遂崒然直哜两汉,况进于此者邪?故今断以马、班、韩、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
-
119
白屋之士
- 成语拼音:
- bái wū zhī shì
- 成语解释:
- 指贫寒的士人。
- 成语出处:
- 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
120
霸王之资
- 成语拼音:
- bà wáng zhī zī
- 成语解释:
- 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
- 成语出处: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