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木的成语 (29个)
-
21
草衣木食
- 成语拼音:
- cǎo yī mù shí
- 成语解释: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成语出处: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22
杜口木舌
- 成语拼音:
- dù kǒu mù shé
- 成语解释:
-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
23
呆如木鸡
- 成语拼音:
- dāi rú mù jī
- 成语解释:
- 见“呆若木鸡”。
- 成语出处:
-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24
呆似木鸡
- 成语拼音:
- dāi sì mù jī
- 成语解释:
- 见“呆若木鸡”。
- 成语出处:
-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25
蠹众木折
- 成语拼音:
- dù zhòng mù zhé
- 成语解释:
-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 成语出处:
-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26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 成语拼音:
-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
- 成语解释:
- 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27
刚毅木讷
- 成语拼音:
- gāng yì mù nè
- 成语解释:
-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
28
金口木舌
- 成语拼音:
- jīn kǒu mù shé
- 成语解释: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成语出处: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29
金母木公
- 成语拼音:
- jīn mǔ mù gōng
- 成语解释:
-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 第三个字是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