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四字词语

庄子的四字词语:1. 虚无缥缈;2. 自然无为;3. 逍遥自在;4. 无为而治;5. 无欲无求;6. 知足常乐;7. 随缘而安;8. 心如止水;9. 无忧无虑;10. 恬淡寡欲;11. 静心安神;12. 天人合一;13. 无所谓有;14. 真空无物;15. 无为而成;16. 无欲则刚;17. 玩世不恭;18. 逍遥游;19. 超然物外;20. 清净无为

庄子的四字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庄子 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卞庄子 卞庄子 《韩诗外传》:传曰:卞庄子好勇,母无恙时,三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卞庄子受命,颜色不变。 卞庄子,卞庄人,因卞庄子居于此,故名卞庄,今为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办事处。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刺虎 战国时陈轸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韩魏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见《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后因以“刺虎”为一举两得之典实。 卞庄子是春秋时期鲁国卞邑大夫,卞庄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办事处。
莊子 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老庄 老庄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老庄学派学说。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老莊 老庄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老庄学派学说。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鼓盆而歌 鼓盆而歌 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亲人亦余悲戚,生者惟长歌当哭,安慰儿女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化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五十二篇古本《庄子》佚文说:庄周病剧,弟子对泣之。应曰: “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 何贪于须臾?” 弟子们又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老师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庄子终于悠然而去,很有诗意。 他不敬畏死,但没有随便活, 一生是那样的可贵。 他超越了死亡, 忘却生命,精神是那样的愉快。
蒙庄子 蒙庄子 méng zhuāng zi ㄧ蒙庄子(蒙庄子) 指 庄周 。《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上慙 东门吴 ,下愧 蒙庄子 。” 李善 注:“ 庄子 , 蒙县 人,故云 蒙庄子 。” 五代 齐己 《湘江渔夫》诗:“曾受 蒙庄子 ,《逍遥》一卷经
庄缶 庄缶 庄缶,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至乐〉。战国时庄周之妻死,惠子吊之,庄周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诘之。 庄周以为人之生死,是自然之变化,明乎此,则无须为之而悲伤。后遂以“庄缶”用为典实,指代庄周之妻死,庄周方箕踞鼓盆而歌。
鱼游濠上 鱼游濠上【解释】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下续示例]【示例】[上接出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卞莊子 卞庄子 《韩诗外传》:传曰:卞庄子好勇,母无恙时,三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卞庄子受命,颜色不变。 卞庄子,卞庄人,因卞庄子居于此,故名卞庄,今为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办事处。
魚遊濠上 【解释】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下续示例]【示例】[上接出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缶 庄缶 庄缶,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至乐〉。战国时庄周之妻死,惠子吊之,庄周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诘之。 庄周以为人之生死,是自然之变化,明乎此,则无须为之而悲伤。后遂以“庄缶”用为典实,指代庄周之妻死,庄周方箕踞鼓盆而歌。
道在屎溺 道在屎溺【解释】比喻道之无所不在。【出处】《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示例】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庄生知之,故曰~,每下愈况。 ◎严复《救亡决论》
蝶梦 蝶梦 (蝶梦《庄子·齐物论》)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蝶梦 (成语庄周梦蝶)庄子梦见自己成为蝴蝶,情景真实,最后他不能确定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胡蝶梦 胡蝶梦 胡蝶梦,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因称梦为“胡蝶梦”,以喻物我两忘的境地。
惠施 惠施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间(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减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施也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据说,南方有个奇人叫黄缭的,曾询问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风雨雷霆发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应对,“遍为万物说”(《庄子·天下篇》)。庄子曾说惠施“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篇》),批评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庄子·齐物篇》)。可知惠施的论题,主要的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 含有辩证因素的观察和分析 惠施的十个命题,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辩证的因素。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这和后期墨家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在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他把事物的异同看作相对的,但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里包含有辩证的因素。 惠施有些命题是和后期墨家争论的。后期墨家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常识,对物体的外表形式及其测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义。《墨子·经上》曾说:“厚,有所大。”认为有“厚”才能有体积,才能有物体的“大”。而惠施反驳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认为物质粒子(“小一”)不累积成厚度,就没有体积;但是物质粒子所构成平面的面积,是可以无限大的。后期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而惠施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就是说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的地方。后期墨家认为“中”(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的终点是“同长”的。《墨子·经上》说:“中,同长也。”而惠施反驳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当时最北的诸侯国)之北,越(当时最南的诸侯国)之南是也。”因为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样。站在远处看,天和地几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例如说:“日方中方睨(“睨”是侧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但是他无条件地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的泥坑中去。
蝶夢 蝶梦 (蝶梦《庄子·齐物论》)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蝶梦 (成语庄周梦蝶)庄子梦见自己成为蝴蝶,情景真实,最后他不能确定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胡蝶夢 胡蝶梦 胡蝶梦,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因称梦为“胡蝶梦”,以喻物我两忘的境地。
惠子知我 惠子知我【解释】比喻朋友相知之深。【出处】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示例】~,夫何间然。 ◎李白《与贾少公书》
木雁 木雁 木雁,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后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瓦查尿溺 瓦查尿溺【解释】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出处】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
庄列 庄列 词语解释zhuāng liè庄列(庄列)庄子 和 列子 。亦指 庄 列 的学说。 唐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序:“ 庄 列 寓言,风骚比兴,多假虫鸟以为筌蹄。” 宋 刘克庄《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追和十五年韵》词之二:“欲将 庄 列 等欢哀,对卷慵开。凭高指点虚无路,问何年、 辽 鹤归来?”相关词语:
庄樗 庄樗 庄樗,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惠子对庄子说樗树质地不好,不能成材。后遂以”庄樗“喻无用之材。
被繡之犧 【解释】《庄子·列御寇》:“或聘于 庄子 。 庄子 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成玄英 疏:“牺养丰赡,临祭日求为孤犊不可得也。况禄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 庄子 清高,笑彼名利。”后以“被绣之牺”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其生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子永 叹天伦之伟, 漆园 悲被绣之牺。”
鱼乐 鱼乐 (中国古代词语)鱼乐,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遂以“鱼乐”等谓鱼游水中,悠然自得。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
逍遥游 逍遥游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散文,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遙遊 逍遥游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散文,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卞莊子刺虎 卞庄子刺虎 战国时陈轸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韩魏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见《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后因以“刺虎”为一举两得之典实。 卞庄子是春秋时期鲁国卞邑大夫,卞庄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办事处。
魚樂 鱼乐 (中国古代词语)鱼乐,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遂以“鱼乐”等谓鱼游水中,悠然自得。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
魂蝶 魂蝶 魂蝶,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遂以”魂蝶“为咏梦之典。
庄周梦 庄周梦 (汉语词汇)庄周梦,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庄子认为生与死﹑祸与福﹑物与影﹑梦与觉等,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圣人任其自然,随之变化。后遂以”庄周梦蝶“为此典,亦称为”庄周梦“等。亦比喻虚幻的事物。
莊樗 庄樗 庄樗,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惠子对庄子说樗树质地不好,不能成材。后遂以”庄樗“喻无用之材。
负钓 负钓 以垂钓自恃。指栖隐 指栖隐。典出《庄子·秋水》:“ 庄子 钓於 濮水 。 楚王 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 持竿不顾,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 曰:‘往矣,吾将曳尾於涂中。’”《宋书·明帝纪》:“其有贞栖隐约,息事衡樊,凿坏遗荣,负钓辞聘,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时以名闻。”
莊列 庄列 词语解释zhuāng liè庄列(庄列)庄子 和 列子 。亦指 庄 列 的学说。 唐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序:“ 庄 列 寓言,风骚比兴,多假虫鸟以为筌蹄。” 宋 刘克庄《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追和十五年韵》词之二:“欲将 庄 列 等欢哀,对卷慵开。凭高指点虚无路,问何年、 辽 鹤归来?”相关词语:
負釣 负钓 以垂钓自恃。指栖隐 指栖隐。典出《庄子·秋水》:“ 庄子 钓于 濮水 。 楚王 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 持竿不顾,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 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宋书·明帝纪》:“其有贞栖隐约,息事衡樊,凿坏遗荣,负钓辞聘,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时以名闻。”
漆园吏 漆园吏 漆园吏,指庄子,典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一般史书上提到漆园吏时,即是指庄子。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以漆园为古地名,庄子曾在此作官;另一说为庄子曾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
摇尾涂中 摇尾涂中【解释】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出处】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漆園吏 漆园吏 漆园吏,指庄子,典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一般史书上提到漆园吏时,即是指庄子。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以漆园为古地名,庄子曾在此作官;另一说为庄子曾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
搖尾塗中 【解释】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出处】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莊周夢蝶 【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出处】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示例】死离生别,一似~。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莊周夢 庄周梦 (汉语词汇)庄周梦,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庄子认为生与死﹑祸与福﹑物与影﹑梦与觉等,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圣人任其自然,随之变化。后遂以”庄周梦蝶“为此典,亦称为”庄周梦“等。亦比喻虚幻的事物。
濠上 濠上 濠上,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多用“濠上”等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后亦指代庄子 。
物化 物化 (哲学名词)物化,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它发端于老子哲学,成熟于庄子哲学。庄子的“心斋”奠定了物化的心理机制,审美移情是它的表现特征。 物化 (理科名词)物化是指理科当中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而物理化学是最不缺少发明与发现科学的过程。
庄鲋 庄鲋 庄鲋是出自《庄子·外物》的词语。
向秀 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出处】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示例】死离生别,一似~。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庄老 庄老 庄老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uāng lǎo,指《庄子》和《老子》。
莊鮒 庄鲋 庄鲋是出自《庄子·外物》的词语。
鼓盆之戚 鼓盆之戚【解释】旧指死了妻子。【出处】《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示例】家綦贫,又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死了妻子很悲伤
俗书 俗书 【词语】:俗书 【注音】:sú shū 【释义】:1.通俗流行的书体。 2.品格不高的书法。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沉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周亮工《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涂龟 涂龟 《涂龟》是出自《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意义为指隐居不出。
辙鲋 辙鲋 辙鲋,zhé fù,出自《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莊老 庄老 庄老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uāng lǎo,指《庄子》和《老子》。
俗書 俗书 【词语】:俗书 【注音】:sú shū 【释义】:1.通俗流行的书体。 2.品格不高的书法。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沉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庵字》:“今俗书‘庵’字,既于篆文无有,又庵非屋,不当从广。” 清周亮工《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于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轍鮒 辙鲋 辙鲋,zhé fù,出自《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塗龜 涂龟 《涂龟》是出自《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意义为指隐居不出。
沉魚落雁 【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示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近义词】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国色天香【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动人
被绣之牺 被绣之牺【解释】《庄子·列御寇》:“或聘於 莊子 。 莊子 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於大廟,雖欲爲孤犢,其可得乎!’” 成玄英 疏:“犧養豐贍,臨祭日求爲孤犢不可得也。況禄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 莊子 清高,笑彼名利。”后以“被繡之犧”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其生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子永 歎天倫之偉, 漆園 悲被繡之犧。”
六才子书 六才子书 清金圣叹 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

其它词语热搜

* 庄子的四字词语:1. 虚无缥缈;2. 自然无为;3. 逍遥自在;4. 无为而治;5. 无欲无求;6. 知足常乐;7. 随缘而安;8. 心如止水;9. 无忧无虑;10. 恬淡寡欲;11. 静心安神;12. 天人合一;13. 无所谓有;14. 真空无物;15. 无为而成;16. 无欲则刚;17. 玩世不恭;18. 逍遥游;19. 超然物外;20. 清净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