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三月的词语
形容三月的词语:春意盎然、花开满园、桃花纷飞、燕子归巢、暖阳融融、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柳绿花红、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春光明媚、和风拂面、萌动生机、万物复苏、春色满园、踏青赏花、翠绿如茵、花香四溢、鸟语花香、春水涟漪。
形容三月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
三月不知肉味 | 三月不知肉味【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三月三日 | 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是中国古代的上巳节(以在三月上旬的巳日而得名,魏以后改定为农历三月初三)。词作者是东晋庾阐,属于五言律诗。 |
三月街 | 三月街 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
三月二 | 三月二 三月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ān yuè èr,是指农历三月二日。亦指上巳节。 |
一日三月 | 一日三月【解释】形容对人思念殷切。【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三春 | 三春 三春:汉语词语 三春:汕头作家协会主席 三春 (汉语词语)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白居易《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
正五九 | 正五九 【词语】:正五九 【注音】:zhèng wǔ jiǔ 【释义】: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
桃月 | 桃月 桃月是指农历三月,又称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蚕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
上巳 | 上巳 (古代节日名词)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日。 |
三月 | 三月 sānyuè(1) [march]∶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2) [the third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the third moon]∶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3) [three months]∶三个月 |
迎梅雨 | 迎梅雨 拼音:yíng méi yǔ 注音:ㄧㄥˊ ㄇㄟˊ ㄧㄩˇ 条目:迎梅雨 引证解释: 亦省作“ 迎梅 ”。 谓 江 南三月雨。其时梅子初生,故称。《埤雅·释木》:“故自 江 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转 淮 而北则否,亦梅至北方多变而成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田家忌迎梅雨。谚云:‘迎梅一寸,送梅一尺。’然南方验,而北方不尔也。” 清 顾禄 《清嘉录·黄梅天》:“ 项瓯东 谓: 江 南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遇雷电为断霉。”一说,指入黄梅日之雨。见 清 顾禄 《清嘉录·黄梅天》。 |
寎月 | 寎月 农历三月的别称 《尔雅·释天》:“三月为寎。” 郝懿行 义疏:“寎,本或作窉……然则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 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寎月廿二日为悬弧之旦。” |
报葬 | 报葬 报葬 bào zàng 谓人死后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古代丧礼,大殓后须停柩待葬,为时三月。《礼记·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 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 陈澔集说:“谓家贫或以他故不得待三月,死后即葬者。” |
三令节 | 三令节 三令节,中国传统节日。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合称“三令节”。 |
三巳 | 三巳 词语解释 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1). 晋 王廙 《洛都赋》:“若乃暮春嘉禊,三巳之辰,丽服靓粧,祓乎洛滨。” (2). 唐 沈佺期 《三月三日梨园侍宴》诗:“九重驰道出,三巳禊堂开。” |
载生魄 | 载生魄 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此日月始缺,即始生月魄。月魄,月黑无光的部分。《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 。” 孔 传:“ 周公 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史之可信者莫如《尚书》,所纪之日,或曰哉生魄,或曰旁死魄,或曰既望,或曰朏,盖亦从目测验,而罕用朔日者。”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
三令節 | 三令节 三令节,中国传统节日。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合称“三令节”。 |
載生魄 | 载生魄 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此日月始缺,即始生月魄。月魄,月黑无光的部分。《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 洛 。” 孔 传:“ 周公 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古史之可信者莫如《尚书》,所纪之日,或曰哉生魄,或曰旁死魄,或曰既望,或曰朏,盖亦从目测验,而罕用朔日者。”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
報葬 | 报葬 报葬 bào zàng 谓人死后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古代丧礼,大殓后须停柩待葬,为时三月。《礼记·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 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 陈澔集说:“谓家贫或以他故不得待三月,死后即葬者。” |
脩禊 | 脩禊 名词 xiū xì ㄒㄧㄨ ㄒㄧˋ 脩禊 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魏 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 宋 张元干 《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词:“脩禊当日 兰亭 ,羣贤弦管里,英姿如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譬若 王羲之 偕诸贤於 兰亭 脩禊,适 高丽 使者至,遂延之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加此眼生者,便非诸贤气象。”参见“ 修禊 ”。 |
元巳 | 元巳 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 |
祓禊 | 祓禊 祓禊,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fú)禊(xì)赋》)。 三国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 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三日 | 三日 (日期)一、指新婚的第三天,民俗一般“三日回门”,新婚夫妇探视女方父母。 二、原指每月的第三天,特指农历的“三月三”。 示例: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祥练 | 祥练 词语解释 《礼记·檀弓上》:“练而慨然,祥而廓然。”又《杂记下》:“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练,本指父母丧后第十一月,改素服为练服之祭;祥,原指父母丧后满一周年之祭。后因以“祥练”指丧期或丧服。《晋书·顾和传》:“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 宋 苏轼 《札子》:“臣谓 宗晟 未经祥练之变,且无金革之虞。” 明 章懋 《与谢方石鸣治书》之三:“先人弃诸孤,甫经祥练,而季弟继亡,二丧并举,哀恫罔极。” |
祥練 | 祥练 词语解释 《礼记·檀弓上》:“练而慨然,祥而廓然。”又《杂记下》:“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练,本指父母丧后第十一月,改素服为练服之祭;祥,原指父母丧后满一周年之祭。后因以“祥练”指丧期或丧服。《晋书·顾和传》:“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 宋 苏轼 《札子》:“臣谓 宗晟 未经祥练之变,且无金革之虞。” 明 章懋 《与谢方石鸣治书》之三:“先人弃诸孤,甫经祥练,而季弟继亡,二丧并举,哀恫罔极。” |
春禊 | 春禊 春禊,读音chūn xì,中国节日习俗,于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即上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祓(音fú)除恶祭也。 |
流觞曲水 | 流觞曲水 (词语解释)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
小清明 | 小清明 旧时 福建 将乐 、 归化 一带以农历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 清 周亮工 《大清明曲》:“常岁清明兼大小,迩年亦有小清明。” 清 周亮工 《闽小纪·大清明》:“ 闽 将乐 、 归化 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展墓者或小废,无敢大废者。” |
流觴曲水 | 流觞曲水 (词语解释)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
善月 | 善月 佛教人物 宋代天台宗僧。四明定海(浙江省镇海县)人。字光远,号柏庭。俗姓方。幼年时诵习六经,十二岁通晓春秋大义。后随正觉寺道并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翌年三月,道并示寂,师遂往南湖依草庵道因。不久,拜谒梓庵有伦,闻世相常住之旨,益发有省。后礼月堂慧询,聆听如来不断性恶之说,身心豁然达悟。旋即入南湖寿圣寺,师事竹庵可观,奉命分讲。师风仪清温、谈论雅正,备受赞赏。 |
十三月 | 十三月 (词语)十三月,汉语词语,意思是正月。 |
刻棘 | 刻棘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 人有请为 燕王 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燕王 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韩非 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清 沈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严复 《原强》:“刻棘之业虽苦,市骏之赏终虚。” |
草长莺飞 | 草长莺飞【解释】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示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
踏青 |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
草長鶯飛 | 【解释】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示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
避青 | 避青 bì qīng 避青 旧时 江 南 沪 杭 一带风俗,农历三月三日妇女避家外出踏青。 胡祖德 《沪谚外编·旧时俗尚》:“三月三日戴荠菜花,入夏头不晕;是日妇女出避于外曰避青。” |
風情月意 | 【解释】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
鸟信 | 鸟信 鸟信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农历三月的东北风。 |
禊饮 | 禊饮 禊饮,汉语词汇。 拼音:xì yǐn , 谓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 |
禊飲 | 禊饮 禊饮,汉语词汇。 拼音:xì yǐn , 谓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 |
风情月意 | 风情月意【解释】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
鳥信 | 鸟信 鸟信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农历三月的东北风。 |
玉勒 | 玉勒 一指玉饰的马衔。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控玉勒而摇星,跨金鞍而动月。 二指马。唐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别风嘶玉勒,残日望金茎。” |
建辰月 | 建辰月 词语解释 jiàn chén yuè 建辰月 夏历三月。《新唐书·肃宗纪》:“建辰月壬午,大赦。”参见“ 斗建 ”。 |
报虞 | 报虞 bào yú 古时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者,须随即举行虞祭,称“报虞”。《礼记·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 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既葬即虞,虞,安神也。” |
三月雪 | 三月雪 (萧平《三月雪》)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将使人终生难忘终生受益。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个性鲜活的人物性格,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锁定的主要目标。 |
三月裡的桃花 | 辞典解释三月里的桃花 sān yuè lǐ de táo huā (歇后语)谢了就算了。 如:「对方既然表明不爱你,我看你就三月里的桃花──谢了就算了罢!」 |
報虞 | 报虞 bào yú 古时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者,须随即举行虞祭,称“报虞”。《礼记·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 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既葬即虞,虞,安神也。” |
蟠桃会 | 蟠桃会 (天宫节日)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 |
三三节 | 三三节 三三节(三三节) 即上巳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 元 萨都剌诗:“三三节近晴光稳,满进 虞 廷万岁觞。” |
油花卜 | 油花卜 引证解释:古代民俗,三月上巳节,以油点水占卜,称为“油花卜”。 五代 张泌 《妆楼记·油花卜》:“ 池阳 上巳日,妇女以齐花点油,祝而洒之水中,若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吉,谓之油花卜。” 宋 洪迈 《夷贤三志己·萧县陶匠》:“ 萧 沛 土俗,多以上巳节羣集郊野,倾油於溪水不流之处,用占一岁休咎,目曰油花卜。” |
蟠桃會 | 蟠桃会 (天宫节日)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 |
三三節 | 三三节 三三节(三三节) 即上巳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 元 萨都剌诗:“三三节近晴光稳,满进 虞 廷万岁觞。” |
蹀蹀 | 蹀蹀 语出:(1).飘动貌。 南朝 宋 鲍照 《遇铜山掘黄精》诗:“蹀蹀寒叶离,灇灇秋水积。” 钱仲联 集注:“蹀蹀,动貌。” (2).缓行貌。 宋 范成大 《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诗:“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衣怪》:“二人以袖蔽面,蹀蹀徐行。” |
桂林杏苑 | 桂林杏苑【解释】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之指乡试、会试。【出处】《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
三日曲水 | 三日曲水 三日曲水,成语,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出自《晋书·束晳传》。 |
坐狨 | 坐狨 坐狨,读音为zuò ró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 |
晾夏 | 晾夏 谓旧俗在农历三月上巳日起至立夏前曝晒纱葛之类的衣服。 |
洪荒 | 洪荒 (汉语词语)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特指远古时代,洪荒世界;大荒。如: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详观记牒,洪荒莫传。”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49亿年前地球雏形诞生,但两极磁场尚未形成,流星体冲击地表,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遍地烽火,熔岩横溢,此后经历了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直到人类诞生早期。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最后一次在人类早期被记录下来,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 |
陬隅句 | 陬隅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郝隆 为 桓公 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 隆 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 桓 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 桓公 曰:‘作诗何以作蛮语?’ 隆 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娵,同“ 陬 ”。后以“陬隅句”借指蛮语。 宋 陆游 《久客书怀》诗:“欸乃声饶 楚 ,陬隅句带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