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作家的词语

形容作家的词语:1. 才华横溢的;2. 灵感无限的;3. 极富创意的;4. 精湛的文字工艺;5. 丰富的想象力;6. 深入人心的描写;7. 端正的语言表达;8. 独具匠心的构思;9. 细腻的情感描写;10. 勇于探索的思想家;11. 眼光独到的文学家;12. 神秘的文学大师;13.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14. 独立思考的文化人;15. 雄心壮志的文学巨匠;16. 脍炙人口的文学之星;17. 洞察人性的文学先驱;18. 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19. 以文学为生命的作家;20. 传承文化的文学守护者

形容作家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作家 作家 (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作家,泛指能以文化创作为业,写作的人,也特指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出版发行,历史悠久。相对于“作者”一词而言,“作家”一词的褒义明显较强,所以这词很多时候会被用作为一种客套敬称,或作为一种提高自己身价的标签,流于溢美,因此,被称为“作家”的网上写手、自由撰稿人为数不少。 作家 (汉语词语)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有很大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的人,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正规出版社的出版,并在市场上畅销,拥有一定的读者群。按照创作题材来看,作家主要有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杂文家等题材。
剧作家 剧作家 剧作家,是指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时期,当时的剧作家多是以喜剧写作为主。
劇作家 剧作家 剧作家,是指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时期,当时的剧作家多是以喜剧写作为主。
专栏作家 专栏作家 专栏作家是为出版物撰写系列文章的新闻工作者,所写文章常提出评论和自身观点。
專欄作家 专栏作家 专栏作家是为出版物撰写系列文章的新闻工作者,所写文章常提出评论和自身观点。
作者 作者 (名词释义)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产生出体现创作者个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 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作曲家、歌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工艺品设计师、 建筑设计师、 摄影家、翻译家、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等。美、日等国的版权法也承认法人为作者。
红与黑 红与黑 (司汤达著长篇小说)《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紅與黑 红与黑 (司汤达著长篇小说)《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著名小说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1940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0课;其《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碧野 碧野 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1916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曾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比喻、对仗、排比、拟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辞手段,借此来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境界。自1935年发表处女作《窑工》以来,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阳光灿烂照天山》、《丹凤朝阳》和散文集《月亮湖》、《情满青山》、《天山景物记》等。代表作入选中学语文课本。1986年,湖北省召开姚雪垠、徐迟和碧野三人的创作讨论会,曾轰动文坛,从此这三人被推为湖北文坛“三老”。2008年2月,碧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8年5月30日,92岁的著名作家碧野在武汉逝世。
大手笔 大手笔 (词语释义)大手笔,古时是指有名的文章家或作品。如今,凡笔力雄健、根基深厚的大作家、大理论家、大著述家、大记者及规模和名气较大的作品,均可称为“大手笔”。不过习惯上,人们把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人都称为“大手笔”。指规模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计划或举措。
家资 家资 家资,亦作“ 家赀 ”、“ 家訾 ”。汉语词汇。 拼音:jiā zī 释义:家中的财产。
小妇人 小妇人 (路易莎·梅·奥尔柯特创作长篇小说)《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 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文中注重表现女性意识,宣扬美好品质。 2017年11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小妇人》。
谌容 谌容 谌容(1936~ )当代女作家,汉族。原名德容。著名小说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巫山人,生于湖北汉口。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和翻译。后当过中学俄语教员。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和劳动。任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大手筆 大手笔 (词语释义)大手笔,古时是指有名的文章家或作品。如今,凡笔力雄健、根基深厚的大作家、大理论家、大著述家、大记者及规模和名气较大的作品,均可称为“大手笔”。不过习惯上,人们把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人都称为“大手笔”。指规模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计划或举措。
小婦人 小妇人 (路易莎·梅·奥尔柯特创作长篇小说)《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 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文中注重表现女性意识,宣扬美好品质。 2017年11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小妇人》。
家資 家资 家资,亦作“ 家赀 ”、“ 家訾 ”。汉语词汇。 拼音:jiā zī 释义:家中的财产。
家妓 家妓 家妓:jiā jì【】 解释 家妓,亦作“ 家伎 ”。豪门大户家中所蓄养的歌妓。
大作家 辞典解释大作家  dà zuò jiā     伟大或著名的作家。 《通俗常言疏证.文事.大作家》引《卢氏杂说》:「王屿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笔者,误叩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
作家歌 作家歌 zuò jiā gē 作家歌 行家所作的乐府诗歌。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秦观 少游 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家伙 家伙 家伙:词语 家伙:Super Junior演唱歌曲 家伙 (词语)家伙,指工具或武器,指人(含轻视戏谑意)及指牲畜。具体指器具、武器、对人的蔑称、对人(或牲畜)的谑称、亦作“ 家火 ”及戏曲所用乐器等物。语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委 一伙﹞此时都已烂醉,齐立起身。家人收拾家伙先去。”现代用语中指人时,通常有两层意思:①家人,②伙伴,它是个多义词,有时是家人的意思,有时是伙伴的意思,甚至两个意思都有,常见于四川方言中。四川话:“你不是个家伙。”与“你不是个东西。”一个意思。“家人”有亲近意思,而“伙伴”有“同伙”意思,所以这个词意思很多,既可指物,也可指人,也是汉语中少有的幽默词。(“大家伙”相当于英文“big guy”)。
林语堂 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三毛 三毛 (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 (汉语词汇)三毛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máo,解释为三绺髭须。
张爱玲 张爱玲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1920.9.30—1995.9),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傢伙 家伙 家伙:词语 家伙:Super Junior演唱歌曲 家伙 (词语)家伙,指工具或武器,指人(含轻视戏谑意)及指牲畜。具体指器具、武器、对人的蔑称、对人(或牲畜)的谑称、亦作“ 家火 ”及戏曲所用乐器等物。语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委 一伙﹞此时都已烂醉,齐立起身。家人收拾家伙先去。”现代用语中指人时,通常有两层意思:①家人,②伙伴,它是个多义词,有时是家人的意思,有时是伙伴的意思,甚至两个意思都有,常见于四川方言中。四川话:“你不是个家伙。”与“你不是个东西。”一个意思。“家人”有亲近意思,而“伙伴”有“同伙”意思,所以这个词意思很多,既可指物,也可指人,也是汉语中少有的幽默词。(“大家伙”相当于英文“big guy”)。
宋之的 宋之的 宋之的(1914年~1956年),原名宋汝昭,剧作家。1914年4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宋家口头村,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经济系肄业。1930年5月28日首次以“宋之的”为笔名在《新晨报》副刊发表处女作《黎曙》,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领导新地剧社、大地剧社等,并且参加了夏衍领导的左翼影评小组,1935年赴太原任西北影业公司和西剧社编剧,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4月17日,因患肝癌去世,年仅42岁。主要作品包括话剧《谁的罪》、《雾重庆》、《国家至上》,电影剧本《无限生涯》,歌剧《打击侵略者》,古典歌舞剧《九件衣》等。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張愛玲 张爱玲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1920.9.30—1995.9),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林語堂 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著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家僮 家僮 家僮jiā tóng,汉语词汇,亦作“家童”。 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
茶花女 茶花女 (小仲马创作长篇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自由職業者 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Self-employed)是指自己雇用自己,香港人译作“自雇人士”。 根据《韦氏大词典》,自由职业者是脑力劳动者(作家、编辑、会计等)或服务提供者,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经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
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者(Self-employed)是指自己雇用自己,香港人译作“自雇人士”。 根据《韦氏大词典》,自由职业者是脑力劳动者(作家、编辑、会计等)或服务提供者,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经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
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 (古希腊公元前442年索福克勒斯创作戏剧作品)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认为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该剧在剧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但是最早写就的。剧中描写了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将自己的兄长,反叛城邦的波吕尼刻斯安葬,而被处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命运。剧中人物性格饱满,剧情发展丝丝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维护神权/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权势低头的伟大女英雄形象,激发了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如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德里达等的哲思。
沈浮 沈浮 (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沈浮(1905年3月23日—1994年4月27日),原名沈吉安,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 1926年,自编自演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进入上海联华影片公司。1935年,执导喜剧电影《无愁君子》。193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自由天地》。1946年,执导剧情电影《圣城记》。1959年,执导剧情电影《老兵新传》,该片获得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196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北国江南》上映。1976年,执导剧情电影《阿夏河的秘密》。1980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94年,沈浮获得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终身成就奖;4月27日,沈浮逝世。
邓友梅 邓友梅 邓友梅,(1931年3月1日- ),笔名右枚、方文、锦直等。祖籍山东省平原县邓庄村,出生于天津。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 1942年参加抗战,1945年到新四军任文工团员,见习记者。1950年调到北京文联工作。发表小说《在悬崖上》,引起轰动。著有《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追赶队伍的女兵们》《烟壶》《那五》等。曾连续五年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邓友梅的创作风格可用刚健、平实四个字归纳。而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京味儿”小说是《那五》《烟壶》等。这批“京味儿”小说,大都取材于旗人的故事。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今日读者不大熟悉的旗人的生活画卷,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和现实的启示。
孔尚任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小说。
創作家 创作家 创作家指从事创作文艺作品的人。
创作家 创作家 创作家指从事创作文艺作品的人。
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中国明清时期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属于批判小说。
陈若曦 陈若曦 陈若曦(本名陈秀美),1938年出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硕士。 1960年与白先勇、王文兴等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写实小说闻名文坛。1989年创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1995年返台定居,现在是台湾专栏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也是“荒野保护协会”的会员及义工。
陈墨香 陈墨香 陈墨香,中国著名京剧作家,曾与荀慧生等多位京剧大家合作,一生改编创作剧本100多部。
丁西林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构想 构想 构想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亦指构想的结果。
家丘 家丘 家丘亦作“家邱”。“东家丘”的省称。即孔丘。常以比拟尚未为人所知的博识君子。
诗辑 诗辑 辑录某个作家或许多作家诗篇的书 释义 前者如《人境庐集外诗辑》;后者如 清 吴灏 编的《杭郡诗辑》。
浮士德 浮士德 (歌德创作诗剧)《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上场诗 上场诗 shàng chǎng shīㄧ上场诗(上场诗)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 , 明 清 仍之。例如: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 ,双名 从叔 ,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構想 构想 构想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亦指构想的结果。
上場詩 上场诗 shàng chǎng shīㄧ上场诗(上场诗)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 , 明 清 仍之。例如: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 ,双名 从叔 ,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詩輯 诗辑 辑录某个作家或许多作家诗篇的书 释义 前者如《人境庐集外诗辑》;后者如 清 吴灏 编的《杭郡诗辑》。
成兆才 成兆才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人,字捷三(又作洁三),艺名“东来顺”。中国近代杰出的剧作家,北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评剧创始人。
石君宝 石君宝 石君宝,(1191—1276年),元代戏曲作家。姓石,名德玉,字君宝,女真族。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逝世,享年85岁。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罗浮梅雪”。
临川派 临川派 临川派,是明代的戏曲(传奇)文学流派。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画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 “玉茗堂”为汤显祖书斋的名称。该流派派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孟称舜、凌濛初等。
罗亭 罗亭 (屠格涅夫著长篇小说)《罗亭》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以主人公罗亭与娜塔莉亚的爱情为主要线索,以各种人物的对话、观点、评价为辅助线索。 小说通过对拉松斯卡娅、皮加索夫以及罗亭后来相随的那个爱好科学的先生的描写,展示了19世纪40年代贵族地主保守、庸俗、无聊、反动的生活,同时,通过描写波克尔斯基和罗亭,使读者看到了19世纪40年代贵族知识分子的活动。
篇家 篇家 篇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iān jiā,是指著作家。
读画 读画 赏玩画意。 清 张遗《序》:“然则得先生之意以读画,当不堕作家云雾中;得先生之意以作画,必不以神化让古人矣。”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画家有读画之说。” 林纾《跋》:“终日餐咽山光,长斋读画。”

其它词语热搜

* 形容作家的词语:1. 才华横溢的;2. 灵感无限的;3. 极富创意的;4. 精湛的文字工艺;5. 丰富的想象力;6. 深入人心的描写;7. 端正的语言表达;8. 独具匠心的构思;9. 细腻的情感描写;10. 勇于探索的思想家;11. 眼光独到的文学家;12. 神秘的文学大师;13.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14. 独立思考的文化人;15. 雄心壮志的文学巨匠;16. 脍炙人口的文学之星;17. 洞察人性的文学先驱;18. 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19. 以文学为生命的作家;20. 传承文化的文学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