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先《咏竹》阅读答案及赏析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
    A.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咏竹》)
    B.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唐·刘禹锡《潇湘神》)
    C.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宋·陆游《东湖新竹》)
    D.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明·朱元璋《雪竹》)
    E.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竹》)
 (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1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耻”是“以……为耻辱”之意。(3分)
    (2)D、E。(每项2分,共4分)    .
    (3)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

此竹不生庭院,不生宫囿,偏偏生于荒野。高枝向上,耸入云端。没有人赏识它的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制作上宫的宫琴。哪位高人能制作一支长笛,我愿为之吐出龙吟清音。

昔日娥皇女英为舜哭泣,泪水染竹而成斑竹,世称“湘妃竹”。《诗经·鄘风·桑中》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毛传》:“桑中、上宫,所期之地。”

马融《长笛赋》有云:“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五臣注《文选》张铣曰:“羌,西戎也。起,谓首作也。其人伐竹未毕之间,有龙鸣水中,不见其身。羌人旋即截竹吹之,声与龙相似也。”

此竹不愿承载妃子之泪,也不愿做上宫佳人所奏之琴,却惟愿寄身荒野,做一支隐士口下的长笛,表达了作者不愿俯就权贵,而乐为知音所用的心迹。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王观《庆清朝慢·踏青》阅读答案附赏析 下一篇: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 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1)下列理解分析不 ......

您也许喜欢

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阅读答案附赏析 赵善庆《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 滕宾《鹊桥仙 翠荷残》阅读答案 姚燧《满庭芳》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阅读答案附赏析 张可久《天净沙•湖上送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可久《喜春来•金华客舍》阅读答案 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阅读答案 晏几道《临江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