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导入】
   《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意境:凄清,苍凉
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

【意象】
意:作者的情感;  象:形象,人、物、事

{练习}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
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
小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 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形象+形象=图景 à 象+象=境 à 意象+意象=意境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柔桑、嫩芽、蚕种、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生机盎然。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悦、欢快之情。

答案提纲: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作者喜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

     2.(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山环水绕,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清幽恬静。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闲适自得。

答案提纲一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答案提纲二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雅致情怀。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1.   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先抓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特点: “片云”和“孤月”意显凄凉与孤独、“落日”和“秋风”画面开阔而雄浑 。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片云” “孤月”这凄清而孤寂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孤独而知音难觅的伤感与烦恼;“落日” “秋风”这开阔而雄浑的画面则反映了作者虽是他乡一介病中腐儒,但仍壮心犹在、有志为国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情怀。

答案提纲

   遥远的天际“片云”飘零,深邃的夜空“孤月”高悬,画面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辉煌的“落日”依旧辉映大地,强劲的“秋风”催人振奋,画面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例题2.(2008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课堂练习}
1.(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方法总结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冷落、衰败。

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1)触景生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Ps. 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2)移情入景(有我之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Ps. 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感叹忧愤。

(3)物我情融(无我之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Ps.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物我两相融,悠然而自得。

(4)景略情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Ps. 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意境特点常用词}
(1)写景状物诗:幽冷   清幽   宁静   静谧   闲适   恬静
(2)边塞怀古诗:苍凉   雄浑   苍茫   辽阔   高远   壮阔 
(3)即事感怀诗:萧瑟   凄凉   暗淡   萧条   荒凉   冷寂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读诗答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2]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第三联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氛围: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

{练习}

江汉     
杜甫[3]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

总结:意象=情思×物象 ——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意境=意象+意象 ——诗歌的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意境题的解答:从意象入手,剖析作者的情感。

[1]《鹧鸪天》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两句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该心情舒畅愉悦,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

[2]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名列“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常常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等。
诗中的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
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
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3] 《江汉》首联“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
颔联“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
颈联“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苏”,复苏。
尾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



[4] 《夏日六言》这首诗为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之作。诗作描绘的是山阴三山夏夜的景色。
“溪涨清风满面”。大雨洗却了夏日的烦躁与郁闷,诗人临溪而立,清风拂面,自然心旷神怡。
“月落繁星满天”。立于溪边,静听水声,直到月隐星现,足见诗人之沉迷、爱恋与执着。
“数只船横浦口”。繁星之下,蒲口的几艘船只隐隐可见。“横”以动写静,突出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
“一声笛起山前”。一阵悠远的笛声传来,将诗人的视线牵到了远方黑黝黝的山影。夜已深,月已落,星光之下,山影朦胧。悠远的笛声,激活了诗人的审美联想与审美期待,产生了无穷的兴味。
一句一景,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知,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层次分明地将一幅清新、恬淡、静谧、悠远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实为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之意境型题 下一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句意型题
* 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  《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 象: ......

您也许喜欢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之形象型题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语言特色型题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主旨型题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之技巧型题 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分解 蒋捷《尾犯·寒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鉴赏之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鉴赏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一) 古诗鉴赏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二) 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三)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