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50例(三)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
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1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之情(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中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越来越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离亲故越来越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是反衬(对比、拟人)的手法(2分),通过描写野鸭毫无愁绪,吵嚷热闹的景象(1分),反衬孤雁的孤寂和愁苦(2分)。
2.这首诗抒发了漂泊途中孤单悲凉的情感(2分),整体上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以孤雁自比,表达了对离散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高远志向的执着追求(2分)。
4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4分)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每点1分)
2.反衬(对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答象征可酌情给分)。

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4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赏析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的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内容: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②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表达了将士戍守边关的压抑、苦痛。③结构:为边将出场作铺垫(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兴”也可) 。
2.①塑造了一个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的思乡的边将形象。②情感: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答“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
4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诗歌围绕诗眼“有情”描绘了“风”的形象,结合全诗试作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托物言志,诗人以风喻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在此诗人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2.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继而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

4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4分)
参考答案
1.全诗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整首诗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
2.一愁黄巢兵乱国势预颓;(为国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pèi):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2.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4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困以赠别
窦巩
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
望多心共醉,握手泪先流。
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
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1.从全诗看,诗人的“泪”因何而流?(6分)
2.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与朋友久别重逢,感慨万千。②与朋友同为游子,思乡情浓。③与朋友刚刚相逢,旋即别离。(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描写了春天早晨雾绕千山、春雨绵绵的环境。(2)作用:①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季节和离别的环境气氛。②供托了离别双方内心的绵绵愁情。〈5分.“环境” 1分,“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50.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下一篇:《题报恩寺上方》阅读答案
*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 ......

您也许喜欢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阅读答案 陆游《晚泊》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答案及赏析 顾春《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阅读答案 赵崇嶓《清平乐·怀人》阅读答案及赏析 邵雍《重阳日再到共城百源故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阅读答案 张祜《观魏博何相公猎》阅读答案 《岁暮归南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类试题训练及答案(10套)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