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塞上曲》阅读答案附赏析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时通西域的要道。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此典故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高歌猛进,写得非常有气势。
(2)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而得国家安宁,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雄健壮烈。

赏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下一篇:杜甫《白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注释: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时通西域的要道。(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 ......

您也许喜欢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考题集锦及阅读答案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张谓《早梅》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袁枚《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温庭筠《苏武庙》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春宿左省》阅读答案 《十五夜望月》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元好问《清平乐·溪头来去》阅读答案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