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海塘记》阅读理解
文言文《海塘记》阅读理解
海塘记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 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 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 胜:克制。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 ②木欣欣以向荣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5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2分)
参考答案
9.C(较:明显,明白。)
10.C(两者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A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11.B
12.A(作者先是听到了他对天下事的议论,而后才听说他的做法。)
13.(10分)
(1)(5分)谢君用书信嘱托我为堤坝的建成作记的当初,说:让后来人对此有可以考证的材料,能够终其任职使堤坝完好而不毁坏。(注意以属考卒隳等的翻译。)
(2)(3分)他担任县令(或:治理县事),不因才能自负而忽视他的百姓的急难。(注意为以忽等的翻译。)
(3)(2分)我确实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注意良以为然等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