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机缘·第七节》文言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机缘·第七节》文言文及翻译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

  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曰无相大师,时称为真觉焉。

  译文:

  永嘉地方的玄觉禅师,是温州一户姓戴人家的孩子,少年时就学习佛教经典和理论,特别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因为阅读《维摩经》,而认知了心性。

  一次偶然机会,慧能的弟子玄策来访,和他高谈阔论,玄觉的言谈都能和禅宗各位祖师的意思相合。

  玄策问玄觉:“仁者你的老师是哪一位?”

  玄觉回答:“我听了各家讲论经典,各有师承,后来读《维摩经》,领悟到佛祖以心传心的妙谛,但还没有遇到能与我互相印证的人。”

  玄策说:“威音王之前,无师自通是可以的;威音王以后,无师自悟那当然就是外道了。”

  玄觉说:“请仁者为我印证吧。”

  玄策说:“我人微言轻。曹溪有一位六祖大师,四方的.高僧都云集前往参拜,都是去请教佛法的。你如果前去,我和你同行。”

  玄觉就和玄策一起前来参拜,玄觉围绕慧能大师转了三圈,然后举起锡杖顿地而立。

  大师说:“做了沙门,就具有很威武的仪表,遵循细致严格的行为规范,大德你从哪里来?敢这样傲慢地对待我?”

  玄觉说:“生和死是大事,变化无常快得很。”

  大师说:“那为什么不去领会不生不灭的道理?了悟不变的宗旨呢?”

  玄觉说:“领会了就无所谓生死,了悟了就没有变化。”

  大师说:“是这样,是这样。”

  玄觉这才又端正仪态,重新向大师礼拜,过一会儿就告辞要走。

  大师说:“你回去得太快了吧?”

  玄觉说:“我本来没有动,哪有什么快不快呢?”

  大师说:“谁知道你没有动呢?”

  玄觉说:“仁者自然知道。”

  大师说:“你的确很明白无生的意义。”

  玄觉说:“无生难道有意义吗?”

  大师说:“没有意义谁能懂得?”

  玄觉说:“能懂得也就不是意义了。”

  大师说:“很好啊!就留下来住一宿吧。”

  当时大家就称玄觉为“一宿觉”。后来玄觉写出《证道歌》,盛行于世,圆寂后被谥为无相大师,当时也被称为“真觉”。

  注释:

  ①天台:天台宗,以《法华经》为经典。

  ②威音王:佛名。表示非常遥远的年代,据说威音王时代人的精神纯正无邪。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战国策·齐四·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文言文及翻译 下一篇:文言文纸上谈兵的一词多义
*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 ......

您也许喜欢

智囊·语智部·总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一年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左传·庄公·庄公二十四年》文言文及翻译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琵琶行》特殊句式 英雄之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忏悔·第二节的文言文及翻译 《战国策·韩一》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实词克字用法 《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言文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