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不以爱憎匿善》“郗超与谢玄不善”阅读答案及翻译

郗超与谢玄不善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    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译文:                 
    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好,友好(2)感叹,赞叹
      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
    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

【参考译文】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
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评价: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刘基《司马季主论卜》原文翻译及赏析
* 郗超与谢玄不善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 ......

您也许喜欢

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隋书·李士谦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巨蛇偷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杨继盛传》阅读答案 韩愈《农夫殴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海市蜃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沈复《童趣》原文与翻译 《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