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

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欢迎来参考!

  1。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什么?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2.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里则双音节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原文中的好多单音节词需要变为双音节词,这就是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像“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成了“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不难看出,“野”“产”“异”“蛇”“黑”“白”等都变成了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后面或前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前缀)。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的“担”“骨”,就可翻译成“担子”“骨头”。

  二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节词。如“乃重修岳阳楼”的“重”“修”,就可翻译为“重新”“修建”。

  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于是”“虽然”“妻子”“以为”“交通”“可以”等。

  3.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替换法?

  文言文的词语和现代汉语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有些词语,文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却闲置下来,还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需要用替换法──用现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词替换文言文里的原词。

  比如,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的是“书”。像“家书抵万金”(《春望》),“一男附书至”(《石壕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其中的“书”都是这种意义。

  还有表示人称的词,古代远比我们今天丰富。古代表示第一人称的词有“寡人”“朕”“孤”(这三个是有特定身份的人才用的)“吾”“余”“予”等;现在,人人平等,都是一个“我”。

  4.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保留法?

  语言在变,但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语词。这主要指:

  第一,古今通用的词语。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大”“小”“长”“短”等。

  第二,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我们在翻译时也应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像《岳阳楼记》的开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年号)、“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

  5.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删略法?

  文言文的句首、句中、句尾往往用到虚词,它们主要起某种语法作用,或表达一定的语气,没有实在意义。这些词语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现代文中已经基本不用,也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对于这类虚词,我们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的两个“而”。

  需要注意的是,删略法适合于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如果把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语也删略了,那就是漏译。比如《捕蛇者说》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里的“以”“夫”和“焉”,都有具体的意思。“以”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夫”是代词,译为“那些”;“焉”是代词,译为“它”(指这篇文章)。若将这些不该删去的词语也忽略不译,显然句子就不通顺了。

  6.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增补法?

  增补,指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省略某种成分,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既可以省主语、谓语、宾语,也可以省介词及介词的宾语。在翻译时,为了使译句完整、通顺,应将古文原句中省略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这个句子,就属典型的省略句。到底是谁“与坐谈”?跟谁“坐谈”?我们在翻译时都应补出来:(邹忌)跟(客人)坐下来交谈。

  习惯上,增补的文字,翻译时应加括号。

  7.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调整法?

  调整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前面讲到的所有倒装句,还有未讲到的定语后置,以及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量结构等。在碰到这些句子的翻译时,我们都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如“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就可翻译成“一天能跑千里的马”,“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比较性选择疑问句)可翻译成“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齐人三鼓”(动量结构)可翻译成“齐军击了三次鼓”,“吾妻之美我者”(“美”属形容词意动用法)可翻译成“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如20xx年广西南宁中考卷的翻译题:“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翻译时,我们得调整“所以”的语序:她(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美的原因。

  20xx年贵州贵阳市考题要求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主要考查点就在“苦”和“劳”这两个使动词的用法上。全句可译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8.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意译法?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文言文句子翻译 下一篇:豁然堂记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欢迎来参考! 1。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什么?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 ......

您也许喜欢

卓茂传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岳飞故事翻译 宋贾买璞文言文翻译 河阳猪文言文翻译 范元琰良善文言文翻译 郭纯哭母文言文翻译 何岳得金不昧文言文翻译 《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郑捆文言文翻译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