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文言文鉴赏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文言文鉴赏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讲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文言文鉴赏,供参考借鉴!

  【原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出处:《左传》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6):‘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11),王祭不共(12),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征(1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5)。”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16)。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7)。师退,次于召陵(18)。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19)。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0),辱收寡君(21),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22),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23),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24),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25)。

  【注释】

  (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上蔡、新蔡一带。

  (2)楚子:指楚成王。使:使者。这里名词作动词,译为“派使者”。

  (3)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

  (4)唯是:因此。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虞:料到。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6)召(shào)康公:召公爽(sh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先君:已故的君主,大公:太公,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7)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

  (8)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夹辅:辅佐。

  (10)海:指渤海和黄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大隶:地名,在今河北隆卢。

  (11)贡:贡物。包:裹束。茅:菁茅。入:进贡。

  (12)共:同“供”,供给。

  (13)缩酒:渗滤酒渣。

  (14)寡人:古代君主自称是征:即“征是”。倒装句,责问这件事情。

  (15)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问:责问。

  (16)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楚国地名。

  (17)屈完:楚国大夫。如:到,去。师:军队。

  (18)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

  (19)陈:同“阵”,摆开阵势。不谷: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

  (20)惠:惠临。徼(jiǎo):求。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1)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

  (22)众:指诸侯的军队,

  (23)绥:安抚。

  (24)方城:指楚国北境的大别山、桐柏山一带山。

  (25)盟:订立盟约。

  【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简析】

  据说,“春秋无义战”。这意思是说,春秋是一个诸侯混战的时代,大家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攻城掠地、抢夺财富之类)而打仗,大国凭借实力抢夺、吞并小国,弱肉强食,没有谁是为了真理、正义而战。

  这种说法也许过于夸张,但齐桓公伐楚,似乎证明了战争的不合道义。“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寻找的借口一望而知是站不住脚的,无法掩盖住恃强凌弱的本来面目,继而赤裸裸地以武力相威胁。这一典型事例足以让人相信那时大多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相信强者为王的竞争逻辑。

  不过,这场战争之所以载入史册,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不是谁是谁非、谁代表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而是在一个“无法无天”、凭强力攫取利益的时代之中,弱者如何凭借智慧保护自己的技巧,以及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不甘称臣的精神。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我们通过这个故事看到了楚国处理事情游刃有余,不卑躬屈膝,不畏强权,灵活巧妙,随机应变,这是整个故事的最大看点。

  由此让我们想到,咱们国人热心并擅长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斗。我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多地用在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之上,而不是用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更多的人造福之上。这是否同我们的谋略自古以来就特别发达有关系呢?

点击展开全部
上一篇:阿房宫赋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讲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 ......

您也许喜欢

前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文言文鉴赏 孝乞文言文翻译和出处 《卖柑者言》翻译及赏析 《朱子家训》原文及欣赏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 祁奚请免叔向文言文翻译 《李浩,字德远》文言文翻译 论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
其它热搜诗词 其它热搜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