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里的诗词(4242首)

341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唐·李颀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
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342 《临别送张諲入蜀》 唐·李颀

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
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
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
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

343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唐·李颀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344 《陆著作挽歌》 唐·储光羲

世业江湖侧,郊原休沐处。
独言五日归,未道千秋去。
乡亭春水绿,昌阁寒光暮。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345 《山居贻裴十二迪》 唐·储光羲

落叶满山砌,苍烟埋竹扉。
远怀青冥士,书剑常相依。
霜卧眇兹地,琴言纷已违。
衡阳今万里,南雁将何归。
出径惜松引,入舟怜钓矶。
西林有明月,夜久空微微。

乐府咏物牡丹

346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唐·储光羲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347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唐·储光羲

自初宾上国,乃到邹人乡。
曾点与曾子,俱升阙里堂。
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
三居清宪台,两拜文昌阁。

348 《夏日寻蓝田唐丞登高宴集》 唐·储光羲

东望春明门,驾言聊出游。
南行小径尽,绿竹临清流。
君出罢六安,居此澹忘忧。
园林与城市,闾里随人幽。

349 《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 唐·储光羲

仆人理车骑,西出金光逵。
苍苍白帝郊,我将游灵池。
太阴连晦朔,雨与天根违。
凄风披田原,横污益山陂。

350 《同房宪部应旋》 唐·储光羲

衡山法王子,慧见息诸苦。
落发自南州,燕居在西土。
养正不因晦,得中宁患旅。
旷然长虚闲,即理寄行补。

351 《山中贻崔六琪华》 唐·储光羲

恍惚登高岭,裴回看落日。
遥想仲长园,如亲幼安室。
春渚菖蒲登,山中拨谷鸣。
相思不道远,太息未知情。

352 《贻余处士》 唐·储光羲

故园至新浦,遥复未百里。
北望是他邦,纷吾即游士。
潮来津门启,罢楫信流水。
客意乃成欢,舟人亦相喜。

353 《临江亭五咏》 唐·储光羲

晋家南作帝,京镇北为关。
江水中分地,城楼下带山。
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
落日空亭上,愁看龙尾湾。

354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唐·王昌龄

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
长云骤落日,桑枣寂已晦。
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
佐邑由东南,岂不知进退。

355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唐·王昌龄

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
长云骤落日,桑枣寂已晦。
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
佐邑由东南,岂不知进退。

356 《句》 唐·王昌龄

朝荐抱良策,独倚江城楼。
(《述情》,《诗式》)
昨从金陵邑,远谪沅溪滨。
(《沅志》)

写景思乡愁绪

357 《塞下曲四首》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358 《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 唐·刘长卿

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
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359 《送侯御赴黔中充判官》 唐·刘长卿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360 《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 唐·刘长卿

辛勤万里道,萧索九秋残。
日照闽中夜,天凝海上寒。
客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
遥寄登楼作,空知行路难。

* 关于地里的诗词 描写地里的诗词 带有地里的诗词 包含地里的古诗词(4242首)

关于地里的诗句

九里地里俱平宽 班图地里新 彭门地里遥 安康地里接商於 地里光图谶 树绕漳河地里来 地里方吴会 便是江南地里书 便是江南地里书 古往今来天地里 随分随缘天地里 老病孤舟天地里 地里舆星直 白璧明珠天地里 地里葵花和雨面 冷地里笑杀 地里有宽狭 地里山川隔 满天地里暗尘飞 使我赤地里至千
其它热搜

相关链接